日前,納雍縣樂治鎮55萬棒木耳進入采摘旺季。
在樂治鎮塘壩社區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木耳菌棒整齊地排列在大棚內,一簇簇木耳長勢喜人。工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熟練地采摘木耳,整個大棚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木耳種植從養菌、接種到管理、采摘,環環都有講究。
樂治鎮塘壩社區木耳種植基地長勢喜人的木耳。
“木耳是有生命的,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培育它。我們每天早中晚都要給菌棒澆水,有利于菌棒吸收水分,獲得均衡的營養。”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人員陳進說。
塘壩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陽文介紹,塘壩社區木耳種植基地共有193個大棚,主要種植黑木耳和玉木耳,目前已進入采摘期。
為推進木耳產業走上產業化、規模化、合作化路子,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采取“統一擺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分散采收、農戶領種”的生產經營模式,能就近解決60余人的務工問題。塘壩社區的鄧祥洪是領種的農戶之一,“我今年領了49個大棚種植木耳,月收入達9000元左右,比打工強多了。”嫻熟地從菌棒上摘下木耳,鄧祥洪開心地說。
據了解,樂治鎮塘壩社區木耳種植基地的每個木耳菌棒年產2.4兩左右干品,每個大棚可年產600余斤干品,基地每年收益可達29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