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美好時光。走進東至縣木塔鄉,黑木耳、香菇、羊肚菌采收,椴木黑木耳、香菇和靈芝種植加工......各村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在榮興村牌樓組棒種黑木耳基地,朵朵肥嫩的黑木耳布滿了菌棒,10多個村民們正在認真地采摘黑木耳,一臺農用車在基地路旁裝載運輸。“我這基地規模5萬棒,春節前已采摘3批,收回了成本,春季還可采摘3—4批,預計純收入約9萬元,比外出務工劃算多了,還能為群眾帶來務工等收入8萬余元。”基地老板胡德才介紹。
走進茶溪村中心組椴木黑木耳種植基地,植種作業一片繁忙。村支部書記王新華介紹,該村今年以“支部+大戶+農戶”模式,建立了2大食用菌基地,7家大戶統一種植椴木黑木耳共200萬斤原材料規模,實現了由傳統毛木耳、棒種黑木耳向椴木黑木耳轉型,以推進全村食用菌種植規模化、產品高端化發展。
在祝山村村集體椴木香菇基地,20多個民工在有序打菌眼、種菌種、搬運擺放,忙得熱火朝天。“食用菌一直是我村的集體經濟項目之一,以前是種植黑木耳,今年轉型種植100萬斤椴木規模的香菇,該項目產生效益后,預計今年可為村集體增加70余萬元經營性收入,為村民增加30余萬元就業收入。”村支部書記汪立新說。
近年來,木塔鄉緊緊圍繞“一縣一業”食用菌產業發展定位,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思路,以促進特色農業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推動鄉村振興為目標,進一步補齊短板、做優特色、做大優勢,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
“食用菌是我鄉傳統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圍繞‘一村一品’特色,向高效高端品種發展,如蘇村的羊肚菌、祝山和茶溪的椴木黑木耳、中園的椴木香菇,橫山的靈芝等。”木塔鄉食用菌協會負責人陳啟龍介紹,今年全鄉棒種黑木耳80萬棒規模,椴木黑木耳、香菇和靈芝近1000萬斤原材料規模,羊肚菌38畝,預計年總產值2800多萬元,可比上年增長35%以上。接下來,全鄉將持續推動食用菌產業提檔升級,著力提品質、創品牌,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