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嫩可口的蘑菇是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如今,一顆顆不起眼的小蘑菇撐起了河北省平泉市的鄉村振興大產業。
平泉地處河北省東北部,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市。涼爽的氣候、林木茂密的山巒,給菌類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平泉自古就因盛產野生菌而獲得“雞鳴三省,菇香九州”的美譽。
在平泉菇農徐海峰的大棚里,今年的第一茬香菇剛剛被采摘下來,“第一茬菇一萬袋,能賣一萬五到兩萬元吧,一年能產五茬到六茬,收入還可以。”徐海峰一邊忙碌著一邊分享著他的致富經。他說,平泉的香菇品質好、產量高,所以每年來收購的客商,也像棚里的香菇一樣,一茬接著一茬。“一個是菇形好,一個是腿短,拉去就賣掉了,賣了就變現金了。”一到收獲季,江西客商老賈和往年一樣,早早來到了平泉收購香菇。
“要想富,種蘑菇”成了當地農民口頭語。目前,在平泉已經有12萬人像徐海峰這樣,通過種植食用菌過上了好日子。
除了香菇,平泉的杏鮑菇、滑子菇、羊肚菌也聞名遐邇。在承德潤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各種新鮮的菌類,經過采摘、切片、清洗、速凍等一系列工序,走出了國門。“我們的蘑菇主要銷往歐洲和亞洲,比如俄羅斯、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日本、韓國等,每年大概出口1萬噸的速凍蘑菇。”企業經理賴東岳表示。
為了挖掘蘑菇更大的價值,平泉的食用菌產業也逐漸向深加工環節延伸。在潤美食品的展示柜臺前,賴東岳隨手拿起了一罐蘑菇醬。說到自家產品他是一臉的驕傲,“這一款蘑菇雪菜味的蘑菇醬,里面有蘑菇的香氣,吃起來非常下飯。”在河北鮮派食品有限公司,蘑菇也被“玩”出了新花樣。“這款開袋即食的產品通過低溫油炸的技術,口感不油膩,手上也不會沾油……”提起自己研發的新產品,河北鮮派食品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盧法證滔滔不絕。香菇、白玉菇、平菇……在這里都被加工成了美味的零食。“我們通過特殊工藝保證產品不受損壞,有些小孩不太愛吃蔬菜,但是做成休閑類的食品后,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目前,平泉已經培育了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45家,注冊了“森源”“菇芳源”“百菇宴”等知名商標。
從農民自發種植,到政府支持引導,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平泉食用菌產業,如今已經“長大”。“目前,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6.5萬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產規模穩定在6.82億袋,產量61萬噸,產值63億元。產業鏈產值達80億元,生產規模和產值效益穩居全國縣級第一位。”平泉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朱旭明介紹,食用菌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當地最具優勢特色、產業鏈條最完整、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富民產業,“中國食用菌之鄉”名號響當當。
產業要持續做強,離不開科技助力。2018年3月,平泉市建成了河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提升食用菌育種等核心環節,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種植資源育種、良種良繁技術培訓,對菌種進行維護,平泉當地的主栽品種優質菇率提高到了80%以上,單棒產值增加0.8到2.5元。”研究院副院長孫彥平介紹,雖然平泉食用菌產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但是此前優質菌種一直依賴外地甚至是國外進口。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在育種方面已經取得可喜的成果,菌種“卡脖子”問題有望解決。未來,他們著眼于引進菌種保存、菌種提純復壯等方面,大力研發菌種提純復壯、優良品種提純選育、原材料多樣化及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高端技術,突破產業鏈關鍵環節制約。
簡易平栽模式惠民、園區集約模式富民。平泉食用菌產業基地正在向園區化、規模化、精品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平泉將推進標準化生產全覆蓋,結合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強化產業鏈整合和供應鏈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以“世界一流、國內第一”的食用菌融合發展示范區為目標,繼續走好“小蘑菇”的康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