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蘑菇看中國,最早真菌在貴州”。貴州的地理氣候環境適宜食用菌生長,省內野生食用菌種類占全國的80%以上。近年來,貴州省立足資源優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優勢產業”等重要指示精神,將食用菌作為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重點發展。目前全省食用菌產量、產值年均增速均位居全國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貴州省進一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為持續推進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貴州省把握山地食用菌產業集群建設的機遇,通過專班化推進、品牌化打造、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等機制,確保食用菌產業得到全方位、全要素、全產業鏈的發展。
建立專班管理機制。推行省領導領銜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制度。2019年至今,先后由三位省委常委領銜推進食用菌產業,省領導小組召開10次全省會議研究、部署工作任務,召開30余次專題會議推動食用菌階段性重點工作。省、市、縣三級成立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形成黨政領導領銜、部門統籌聯動、專班協調推進、全省上下合力的高效工作機制,各部門各司其職共謀產業發展。
打造品牌機制。2020年“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上,食用菌省級公用品牌“黔菌”正式發布, 正式形成以 “黔菌”為核心,多個區域公用品牌及地理標志構成的品牌體系。2021中國(貴州)食用菌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大會圍繞“強黔菌品牌、興富民產業、讓黔菌走向世界”的主題,邀請業界1200多人參會,簽約29個項目、涉及金額40.2億元,極大提升了“黔菌”品牌影響力?!百F州生態食用菌,吃出健康好味道”的“黔菌”形象正逐步深入全國消費者的腦海。涌現出梵凈山珍、織金竹蓀、安龍香菇、印江木耳等一批地方特色優勢產品,孔小菌、金蟾大山、烏蒙騰等企業品牌走出山門。
優化利益聯結機制。食用菌產業用工量大、帶動能力強,可以吸納更多勞動力穩定就業。以農民為主體,以帶領農民致富為目標,貴州省構建了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食用菌產業的優勢。通過入股分紅得利金、進廠務工得薪金、承包大棚得現金、土地流轉收租金等形式,讓農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分享更多紅利,涌現了多種成功案例模式。安龍縣探索“1210”訂單模式,1戶農戶到園區種植2個香菇大棚,一年種植兩季,年收入10萬元以上;黔西縣采取“1+10+N”農業產業聯合體模式,以產業示范園為核心,帶動10個標準化示范種植區,再由示范種植區帶動N家農戶;萬山區則依托村集體的產業合作社,采用“622”入股分紅模式,合作社年利潤60%用于農戶分紅,20%用于村級資產積累,20%用于管理人員獎勵。2021年上半年,全省食用菌產業帶動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11.62萬戶,共49.19萬人。
優化產銷對接機制。發揮貴陽物流園食用菌市場集散功能,大力推動食用菌產品順暢銷售;深入推進“七進”行動,提升省內采購占比。省衛生健康委建立“醫院+企業+農戶”的采購配送機制,基本實現省內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食用菌采購貨源本地化;省商務廳在廣州建成6個銷售檔口,并與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南京等大型農批市場和知名商超加強合作;通過京東、天貓、“一碼貴州”和“黔菜網”等網購平臺,推廣“網紅帶貨”等銷售模式,線上線下共推“黔菌”出山。
2021年,貴州省以山地食用菌產業集群建設為契機,立足新形勢,融入新格局, 做強“黔菌”品牌。做優做強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積極發展野生食用菌。通過集群項目實施,全省域協作,推進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更多群眾通過發展食用菌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