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文作報告
“目前天麻種植區域還在不斷擴大,最后是技術標準錯綜復雜,以塊莖形態為主的各種所謂特產存在和流通,出現了價格混亂,以次充好的亂局,讓產業發展蒙上一層陰影。”12月13日,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會長、貴州云上烏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文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如是說。現場,他就天麻產業發展中痛點問題及思考做了分享。
全國天麻主要分為六大產區,烏蒙山產區、川西高原產區、秦巴山產區、大別山產區、長白山產區、武陵山區。談及產業痛點,張光文會長指出,各產區圍繞農特產品的“特”,讓產業深受其害。為了讓塊莖形態突出“特”,找賣點。大量使用添加劑和各種整形手段及措施,讓天麻產品面目全非,出現了明天麻、粗皮麻、細皮麻、春麻、野生麻、人工麻、平板麻、皺麻、血黃麻、黑褐麻、真空麻、條子麻、夢麻、酸麻、甜麻等亂象,讓消費者產生恐懼和猶豫,給市場拓展設置了障礙。同時相關產區申報了地標,但由于對地標管理不到位,多以貼牌流通,以假亂真,最后還是回歸到以價格競爭的局面,讓很多堅持以品質為目標的種植戶或經營主體蒙受損失,苦不堪言。
會議現場
“盲目發展,追求短期經濟利益,違背天麻‘道地藥材’的原則,盲目發展天麻種植產業;菌種生產和流通無序發展,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和技術培訓,粗加工較為隨意,缺乏正確的產品品質的觀念,企業創新及科研服務能力薄弱,跟不上產業發展的步伐,種植天麻不掙錢,嚴重挫傷麻農的種植積極性。”會上,張光文會長還闡述了推廣種植環節存在的種種問題。
他表示,應及時突破關鍵性的天麻產品加工及工藝標準是天麻市場拓展的方向和目標。標準的定位必須堅持老祖宗天麻品質的“八字”方針(性平、甘甜、微苦、無毒),注重品質因素,包括品種,環節條件,加工工藝,拒絕熏硫加工天麻。同時,以膳食養生為突破口,大力宣傳天麻膳食養生文化,完善栽培技術,不斷創新設施化栽培。規范“兩菌一種”的生產和管理,并做好種源原生環境的保護和利用是天麻產業發展的根基,為天麻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會議現場
2021第七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中共丹鳳縣委、丹鳳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承辦。除了主旨報告外,同期還舉行了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藥食同源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天麻美食烹飪大賽、并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工作會議,參會代表還前往良種天麻產業園參觀交流。全國天麻會議是天麻業界的一次盛會,在丹鳳的成功舉辦,不但為全國天麻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必將推進丹鳳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丹鳳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全國天麻會議自2012年舉辦首屆以來,相繼在湖北宜昌、北京昌平、貴州德江、貴州大方、云南彝良、陜西寧強共舉辦六屆,引導了全國天麻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已成為我國天麻行業公認的唯一的專業交流展示平臺。本次會議由于疫情原因而延期,為會議的前期組織籌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本次會議仍然會聚了全國天麻產業界的眾多科研學者、企業家、種植大戶以及行業精英,實屬不易,本次大會各位代表圍繞行業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研討,共商產業發展大計,為產業發展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