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成縣黃渚鎮富燊農業合作社木耳種植基地的地栽黑木耳進入采收期。
近日,來到位于黃渚鎮柏灣村的富燊農業合作社,看到種植基地內,一排排乳白色的菌棒規則有序地排列在田間,菌棒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木耳,附近村社的群眾,一邊迅速在菌棒上采摘木耳,一邊把鮮木耳搬去稱重、晾曬,種植基地內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忙碌圖景。
地栽黑木耳是一種直接將袋料露天放置在田間地頭或果園林下進行黑木耳栽培的方式。地栽黑木耳技術極大地拓寬了黑木耳栽培原料與栽培區域,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由于地栽黑木耳純天然,無任何藥劑,口感非常不錯,深受消費者青睞。
合作社管理員柏寶良告訴筆者,富燊農業合作社占地面積30多畝,目前共栽種菌棒約10多畝。計劃通過合作社種植、農戶參與采摘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條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助力群眾就業增收致富。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富燊農業合作社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邀請技術員開展木耳栽培技術培訓,堅持科學指導、規范化操作、用心栽種保品質,有效提升木耳產量。在木耳采摘過程中,合作社積極幫助附近群眾在家門口務工,實現了顧家、增收兩不誤,帶動了他們增收致富。同時,合作社在依托超市、特產店等線下銷售的同時,積極拓展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平臺,利用線下線上多渠道、多途徑銷售成品黑木耳,逐步提升特色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