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徽縣榆樹鄉,沿路田間里一排排整齊排列的黑木耳菌棒應時“綻放”,迎來第三茬采收。村民搶抓晴好天氣穿梭在菌棒行列間,有條不紊地完成采摘、搬運等各個工序。
榆樹鄉位于徽縣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270平方公里,耕地18914畝,以優質苗木、食用菌、訂單蔬菜種植,中蜂、畜禽養殖,勞務輸轉、鄉村旅游為主導產業。如何結合產業發展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實現集體經濟壯大和群眾增收致富,是榆樹鄉黨委、政府一直以來思考的重點。
今年以來,榆樹鄉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緊抓產業項目機遇,在地栽木耳試驗種植取得初步成功后,結合庭院經濟,由各村黨支部帶頭發展地栽木耳產業,吸引群眾以勞動力、土地、資金入股,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園發展地栽木耳,形成特色庭院經濟發展之路,全鄉地栽木耳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我們試驗種植了一萬袋地栽木耳,前三茬采摘了一千多斤,收入比較可觀。”高峰村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孫彥軍告訴記者,后續還要采摘三到四茬,從當下種植情況來看,試種很成功,木耳在銷售上也沒有后顧之憂,能零售的就零售出去,零售不出去的就批發給收購商,計劃明年繼續擴大規模,帶動高峰村周邊農戶共同發展地栽木耳產業。
在楊河村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木耳種植大棚里,剛剛給懸掛著的菌袋澆完水的村民楊彩花,又忙著整理菌袋,采摘木耳。她說,“村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做起了木耳種植產業,我們也能在家門口務工了,一天80元錢。”
“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我們持續壯大產業規模、拓寬銷售渠道、提升“造血”功能,將村民閑置土地合理優化,按照‘一村一業’產業發展思路,聚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逐漸將黑木耳產業發展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談起黑木耳種植前景,榆樹鄉黨委書記馬紅麗信心滿滿。
截至目前,全鄉種植地栽木耳11萬棒,預計產量13000斤,產值45.5萬元;椴木木耳200架,預計產量2000斤,產值約9萬元,各村提供就業崗位約150個,人均月收入超2500元,極大地增加了群眾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