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納雍縣化作林場林下經濟產業園中種植的紅托竹蓀已正式進入采收季,園中每天都有上百名務工群眾參與紅托竹蓀的采摘、清洗等工作。
走進化作林場林下經濟產業園,陽光透過杉樹的縫隙照射到林中,地面的影子斑駁陸離,樹底下是一壟一壟的竹蓀蛋,身穿白裙的竹蓀一叢叢地從松針中冒出來。采摘竹蓀的務工群眾提著籃子,將盛開的竹蓀小心翼翼地往籃子里摘。
林場一角的竹蓀清洗烘干處,十幾名清洗工將竹蓀洗干凈后,整整齊齊地碼在筐里,裝滿筐后再搬到烘干房中烘干。
今年3月份以來,納雍縣化作林場林下經濟產業園種植紅托竹蓀1500余畝,由貴州瑜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貴州頭雁優品貿易有限公司領銜投資種植。
化作林場林下經濟產業園采用“林場+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由林場提供林地統一規劃、參與生產管理;企業組織生產經營、生產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組織種植管理,市場開發和產品銷售;合作社組織群眾務工、維護生產管理秩序、參與日常管理;周邊農戶直接參與務工生產。
“我3月份來基地上班,每天工作8小時,100元一天,每個月15號準時發工資,感覺挺不錯,做起挺有勁的。”務工群眾蒯忠雨說。
化作林場林下紅托竹蓀每畝種植3000棒、投入1.8萬元、產紅托竹蓀鮮品900斤、保底出售價為30元每斤、畝產值可達2.7萬元、獲利9000元。“林下紅托竹蓀基地今年三月份開工,現在到了采收期,種植的時候每天用工量是150多人,現在每天是七八十人,預計半個月后要增加到一百五六十人。采摘竹蓀的工人分3個班,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林子里面都有人在采摘竹蓀。每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工資100元。”貴州瑜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劍介紹。“我們現在是初采期,每天所采的鮮蓀是1噸多,預計半個月之后進入豐產期,每天可采鮮蓀2噸多。”
化作林場林下經濟產業園除種植紅托竹蓀外,還種有黑木耳35000棒,黃精1500余畝,石斛100余畝,為帶動全縣林下經濟發展、助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