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黔江區利用羊肚菌種植基地大棚閑置期,大規模培育秀珍菇獲得成功,首批鮮菌進入采摘期。這不僅讓土地實現了四季輪作,還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畝產效益。
近日,記者在水田食用菌種植基地看到,2000多平方米的菌棚里,成排的菌棒分層鋪開,秀珍菇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陸續出菇,一叢叢爭相爬出菌棒。技術員告訴記者,秀珍菇生長速度較快,第一批鮮菌已經開始大量采摘上市。
重慶市璞琢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技術負責人方林貴介紹,一個菌棒總共可以采7次,生長周期是5個月,一個包的產量大概是1斤左右。
據了解,黔江今年第一批培育的秀珍菇菌棒有1萬余棒,目前全部進入出菇期。“我們一個大棚大約有240平方米,大約可以產18000市斤鮮菇,總價值十幾萬元。”方林貴告訴記者。
黔江地處武陵山腹地,生態和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菌類生長。黔江常年種植羊肚菌面積在4000畝左右,但每年夏秋季,種植大棚就會進入閑置期,為了有效利用資源,黔江區今年首次大面積培育秀珍菇來實現土地輪作。
“秀珍菇的出菇時間是每年的5—10月,剛好填補了我們黔江這個市場上沒有鮮菇的一個空白。同時,秀珍菇和羊肚菌的種植時間剛好是錯季種植,土地就會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土地閑置的問題。”重慶市璞琢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管理員凡建飛說,第二批秀珍菇將在明年春季后開始制種,明年他們計劃要完成50至80萬包的種植規模。
據介紹,秀珍菇不僅肉質脆嫩,纖維含量少,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第一批秀珍菇培育成功后,黔江區將在羊肚菌種植區域進行大面積推廣,來進一步增加畝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