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9月22日巴馬訊(通訊員黃秀芳 黃永軍 羅晟宇)走進菇房,淡淡的菌香撲鼻而來,一排排鋼架上擺放著密密實實的菌棒,朵朵如云般的秀珍菇爭先恐后地“破棒而生”。日前,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凰鄉年產1000萬棒的食用菌生產栽培示范基地內秀珍菇迎來豐產期。基地里工人正嫻熟地采摘、裝筐、搬運,一派繁忙景象。
秀珍菇生產環境特殊,需避光遮陽,為擺脫溫度、濕度、光照等自然因素對秀珍菇生產的影響,進一步提升蘑菇品質。今年以來,該基地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恒溫培養室及出菇房,如今正是喜獲豐收時刻。
基地負責人黃杰介紹:“今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冷庫的升級改造,現在可以做到日產3萬個菌棒,每年生產超過1000萬菌棒。每天出產鮮品秀珍菇9噸,用工超過100人,每年的產值可以達到4500萬元以上。”
秀珍菇產銷兩旺的同時,還帶動了村中的閑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我家是鳳凰村的,現在的菇成熟了,基地叫我們過來剪,一天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正在忙著采摘的村民張桂英高興地說。
產業旺鄉村興,近年來,鳳凰鄉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力抓手,聚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打造食用菌示范種植基地,不斷做大做強做優食用菌產業,發展食用菌產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