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機安裝好了,但竹蓀怎么烘制處理需要指導”“千島湖林下食用菌團隊”微信群又響起了呼叫聲。“明天上午8:30到基地”杭州市林科院和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的專家幾乎同一時間作出了應答。這是他們第6次一大早趕赴淳安千島湖林場林下食用菌基地現場指導,手把手幫助解決第一次“觸菌”中碰到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近日,第一批林下仿生栽培的“菌中皇后”竹蓀已到了收獲時節,在千島湖林場林下食用菌基地上,一壟壟竹蓀排列整齊,可以看到一個個竹蓀蛋正爭先恐后地“破殼而出”,在清晨雨露的滋潤下,長成形如穿著白色裙袍的少女,亭亭玉立于山林之中。
“沒想到闊葉林林下竹蓀的出菇量這么好,這個菌袋已經有18個竹蓀蛋冒出來了。”食用菌示范基地負責人許忠第一次種竹蓀,他對竹蓀的產量感到非常驚喜。“這個菌袋出30個沒問題。這次基地上平均每袋可以達到20個以上。”亞林所的林下食用菌專家謝錦忠博士告訴許忠。
這讓許忠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基地6000袋菌包,即使每個竹蓀蛋只賣2元,產值也有二十余萬了!科技真的可以讓青山變金山。感謝你們的幫助,每次你們來,既教會我們怎么做,又幫助理思路,更是讓我們這些‘小白’一步一步樹立了信心,充滿了希望,增強了做好示范基地和事業的決心。”
“今天要學習掌握三件事:一是掌握林間竹蓀的采摘時間和技巧。早上7點到9點是集中出菇時間,采收后及時整理烘制,采摘要用巧勁,食指和中指輕輕插進竹蓀根部一拔,不能連根拔起傷害其他菌生長也不要折斷,要保持基部完整、保證品質品相。”謝錦忠一邊向林場的采摘人員講解,一邊手把手進行采摘示范。“二是掌握竹蓀蛋孵化方法。可采收竹蓀蛋放置在紙質蛋架上集中孵化,將帶有菌絲菌根的朝下放,注意大小分級、孵化時間一致的放一起,每天噴水保濕,采收既干凈又方便。”在竹蓀加工現場,謝錦忠一邊從烘干機上取下烘網,一邊叫人對烘干機上火預熱,“三是掌握烘制技術。烘前先整理竹蓀,將頂端的竹蓀蓋取下,然后倒轉裙子擺放在烘網上,注意大小分類整齊擺放。篩網整理完成、烘干機有了一定溫度后,先高溫30分鐘殺青,取出捆扎后低溫再繼續烘烤讓水分干透,注意鼓風不能停。”2.5小時后,該基地的第一爐竹蓀干品制成了!
“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推廣的技術還很多,因為這個示范基地不僅是‘竹木廢料——食用菌營養基質——苗木培育基質’的循環利用示范基地,也是基質漚制、菌種接種一體集成技術的示范基地,還是百姓種植林下食用菌技術環節和難點的推廣示范基地,科研人員不僅要研究攻克難點,更要培養一支屬于千島湖的本土人才隊伍。”杭州市林科院副院長宣子燦動情地說,并對此充滿憧憬。
近日,第一批林下仿生栽培的“菌中皇后”竹蓀已到了收獲時節,在千島湖林場林下食用菌基地上,一壟壟竹蓀排列整齊,可以看到一個個竹蓀蛋正爭先恐后地“破殼而出”,在清晨雨露的滋潤下,長成形如穿著白色裙袍的少女,亭亭玉立于山林之中。
“沒想到闊葉林林下竹蓀的出菇量這么好,這個菌袋已經有18個竹蓀蛋冒出來了。”食用菌示范基地負責人許忠第一次種竹蓀,他對竹蓀的產量感到非常驚喜。“這個菌袋出30個沒問題。這次基地上平均每袋可以達到20個以上。”亞林所的林下食用菌專家謝錦忠博士告訴許忠。
這讓許忠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基地6000袋菌包,即使每個竹蓀蛋只賣2元,產值也有二十余萬了!科技真的可以讓青山變金山。感謝你們的幫助,每次你們來,既教會我們怎么做,又幫助理思路,更是讓我們這些‘小白’一步一步樹立了信心,充滿了希望,增強了做好示范基地和事業的決心。”
“今天要學習掌握三件事:一是掌握林間竹蓀的采摘時間和技巧。早上7點到9點是集中出菇時間,采收后及時整理烘制,采摘要用巧勁,食指和中指輕輕插進竹蓀根部一拔,不能連根拔起傷害其他菌生長也不要折斷,要保持基部完整、保證品質品相。”謝錦忠一邊向林場的采摘人員講解,一邊手把手進行采摘示范。“二是掌握竹蓀蛋孵化方法。可采收竹蓀蛋放置在紙質蛋架上集中孵化,將帶有菌絲菌根的朝下放,注意大小分級、孵化時間一致的放一起,每天噴水保濕,采收既干凈又方便。”在竹蓀加工現場,謝錦忠一邊從烘干機上取下烘網,一邊叫人對烘干機上火預熱,“三是掌握烘制技術。烘前先整理竹蓀,將頂端的竹蓀蓋取下,然后倒轉裙子擺放在烘網上,注意大小分類整齊擺放。篩網整理完成、烘干機有了一定溫度后,先高溫30分鐘殺青,取出捆扎后低溫再繼續烘烤讓水分干透,注意鼓風不能停。”2.5小時后,該基地的第一爐竹蓀干品制成了!
“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推廣的技術還很多,因為這個示范基地不僅是‘竹木廢料——食用菌營養基質——苗木培育基質’的循環利用示范基地,也是基質漚制、菌種接種一體集成技術的示范基地,還是百姓種植林下食用菌技術環節和難點的推廣示范基地,科研人員不僅要研究攻克難點,更要培養一支屬于千島湖的本土人才隊伍。”杭州市林科院副院長宣子燦動情地說,并對此充滿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