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地務工每天掙100元,還有加班費,家里閑置土地也租給基地收租金,這些收入加起來有不少。”關口村三組村民張學蘭說,自己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家中有老人和小孩,一直無法外出務工,每年都為無崗就業而苦惱。聽說村里有示范基地招工,她馬上報名參加,并順利成為基地工人。因為這份基地收入,2019年,家里順利脫貧。
基地管理人員吳霞介紹,工人都是附近村寨婦女,離家近,方便照顧家里。基地最忙的時候,50多個人同時采摘都還要加班加點,每天采摘1萬余斤食用菌,工人天天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劍河縣岑松鎮南高食用菌恒溫智能化種植示范基地,工人在搬運雞樅菌。劍河縣融媒體中心供據了解,關口山地高效農業示范基地于2020年2月建成,種植美國平菇、黑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品類,規劃用地1萬畝,設有場坪約9000平方米、食用菌晾曬溫室4000平方米、大棚3.1萬平方米、晾曬架2.64萬平方米、烘烤房10個、凍庫4座、倉庫600平方米,可提供穩定就業崗位50余個。目前,已發展成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鏈條產業模式,商品以每斤4至5元價格銷往劍河縣各農產品市場以及省內各地。
同時,為激活留守婦女閑置勞動力和山地資源,基地采用“黨支部+公司+農戶”組織方式,通過院壩會等方式,動員群眾流轉土地并就近就業,實現山林田土有收入、農民就近務工有崗位的雙贏局面。依托劍河鴻源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支撐,將廢菌棒處理成有機肥料,滋養附近農田土地,打造綠色生態與產業效益相結合的模式,實現資源再利用。
近年來,劍河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將食用菌產業作為“一縣一業”在全縣13個鄉鎮31個基地推廣種植,商品遠銷國內市場。食用菌產業實現“裂變式”發展,為深化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