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吉林農業大學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在中心教學樓智慧教室615以云端視頻方式召開了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校長馮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李玉教授,以及科技管理處、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相關人員出席會議。會議由副校長張越杰教授主持。
馮江首先致歡迎詞,他簡要介紹了學??蒲衅脚_建設方面概況和李玉院士團隊取得的重要成績;懇請各位專家能夠暢所欲言,為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十四五”期間的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開出良方妙藥;希望研究中心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以及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食用菌種質資源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會上舉行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科技管理處處長呂文發教授宣讀了《關于聘任吉林農業大學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的決定》,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劉旭研究員為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李玉教授為副主任委員,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張金霞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孫曉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蔡磊研究員、山東農業大學張修國教授、浙江大學喻景權教授、北京林業大學戴玉成教授、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孫文獻教授、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惠先生為委員11人組成的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張越杰代表學校向學術委員會委員代表李玉院士頒發了聘書。




在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旭院士的主持下,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長田教授受李玉院士委托,向各位委員系統介紹了建設背景目標、人才團隊建設、對外交流合作、產學研服務、開放運行及管理、發展規劃等內容,匯報了自成立以來得工作進展和問題不足。王琦教授、包海鷹教授、付永平教授、李長田教授,分別從菌物種質資源保育、藥用菌研究、分子育種和食用菌栽培等四個方面做了學術研究進展報告。
在咨詢環節,各位委員們結合各自專業領域,就中心功能定位、人才團隊建設和發展、國外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中心應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功能輻射、拓展國際合作深度和廣度,帶動學科發展的作用,同時應進一步加強高層次領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加大對有發展潛質的優秀青年學術骨干的培養和支持力度等,對中心的未來建設與規劃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李玉院士最后做了總結講話,表示中心要把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認真梳理,不斷吸收、消化、理解,在“十四五”期間學習貫徹好,對照科技部驗收評估指標,在人才團隊建設、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與環境建設、成效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特色。要進一步匯聚國內外智力資源,力爭實現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為吉林省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做出貢獻,有效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是科技部依托吉林農業大學建設,面向國際科技前沿,促進與國外一流科研機構開展長期合作的重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要圍繞食用菌種質資源創新,在菌物資源保育、食用菌遺傳育種與規范化栽培、食用菌活性成分分析與精深加工等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