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將家里的三畝地流轉給合作社,照看老人孩子的同時還能在合作社務工,一年下來也能領到一萬元,這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在昂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里采摘新鮮香菇的貧困戶龐引弟喜滋滋的說到。
初夏時節,徽縣榆樹鄉茍店村昂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里,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工人們有的正在采摘香菇,有的在為新建的香菇大棚焊接鋼架,合作社負責人楊彥平在大棚里逐個查看菌袋生長情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去年10個香菇大棚產了香菇12萬斤,今年合作社準備再擴建10個大棚,等大棚的架子焊接好以后,就去鑫亮菌業再運6萬個菌棒回來,到時候準備再招聘些貧困戶來合作社務工,帶領鄉親們富起來。” 楊彥平介紹說,現在合作社帶貧57戶,務工的貧困戶32人,每人平均每年增收4000多元。
楊彥平所說的鑫亮菌業位于徽縣泥陽鎮茍莊村,是在徽縣青泥河農業生態技術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2012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入社社員21戶,流轉土地23畝,建成香菇種植大棚28個,年產香菇20萬斤。為了進一步壯大規模,提高生產水平,于2017年入駐泥陽鎮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集中流轉土地80畝,先后投資800余萬元,相繼建成了食用菌加工車間、連棟溫室、出菇棚、無菌凈化車間、恒溫庫等生產設施,現已初步建成了集“種植、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現代食用菌產業體系。
“今年前半年,我們一共生產菌棒400萬袋,除了供貨給縣內的高橋、榆樹、麻沿、大河等合作社,還銷售到武都、宕昌、康縣等地。” 甘肅鑫亮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辛亮介紹到。
在“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的支持引領下,鑫亮菌業緊抓農村“三變”改革的發展機遇,鼓勵和引導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流轉土地、務工等形式參與公司發展,輻射帶動貧困戶400余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探索出了“合作社+貧困戶”的“四統五帶”帶貧模式,實現了公司發展與村級積累壯大、群眾增收的多贏局面。
2020年,徽縣相繼出臺了《食用菌(香菇)產業推進實施方案》《食用菌(香菇)產業項目建設及獎補資金辦法》,按照“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農戶參與”的總體思路,以甘肅鑫亮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泥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中心,重點打造以袋料香菇為主栽品種的香菇“一園(中心)一帶八小鎮”產業發展格局,計劃到2022年,全縣從事香菇種植的專業合作社(基地)達到46家,種植戶達495戶,產業規模達到800萬棒,鮮菇總產量1萬噸,外銷香菇菌棒600萬棒,總產值將達到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