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巴中市通江縣工業園區內,通江縣首個銀耳面膜生產加工線正式投產,這是當地延長通江銀耳產業鏈、進行深加工的又一探索。
記者在生產車間內看到,通江銀耳經過熬制、提取、配料、灌裝、包裝等一道道自動化工序后,最終變成了一片片包裝好的面膜。
通江是“中國銀耳之鄉”,通江銀耳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特色優勢農產品為何要進軍護膚品領域?“長期以來通江只賣銀耳初級產品,產業鏈條不長,產品附加值不高,通江銀耳面臨‘有牌無量’、缺乏高端深加工產品的發展困境。”通江銀耳(食用菌)產業推進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以前該縣銀耳產量僅占全國銀耳總產量的0.3%,做大做強通江銀耳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條。
從2016年起,當地一些銀耳生產經營企業便開始研發銀耳飲料、保健品、化妝品等系列產品。通江縣裕德源潤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彬介紹,今年2月,該公司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3月通過面膜產品備案審核,如今正式推出銀耳面膜產品。
“由賣銀耳到賣銀耳面膜,產品附加值將提高5倍左右。”陳彬表示。近年來,當地建立“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江裕德源與基地周邊200余戶耳農簽訂生產技術免費幫扶及收購協議。“去年,我們對耳農的銀耳收購價是660元/公斤,如果未來市場反應良好,將會有更充分的利潤空間讓利于農戶。”陳彬說。
為了解決通江銀耳有品牌無產量的困局,近年來,通江縣實施“銀耳產業倍增計劃”,政府在購買菌種、建設耳堂、銀耳保險方面給予耳農一系列補助,農戶種植銀耳積極性高漲。今年,全縣有60%以上的鄉鎮發展銀耳產業,銀耳菌種用量達150萬袋(瓶),比去年增加了42萬袋(瓶)。
今年,通江縣陳河鄉老鷹嘴村村民任健擴大了銀耳種植規模。“現在既有政策支持,又有風險防控,銀耳面膜上市后,會帶動銀耳的銷量和價格。”任健信心滿滿地說。
“不過,銀耳面膜能否受市場青睞還有待觀察。”陳彬介紹,目前該公司能日產3萬片面膜,前期計劃日產1萬片,“后續是否擴產還要看市場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