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迅猛發展,傳統食用菌種植規模和工廠化企業數量逐漸增加,部分常規食用菌品種已接近市場飽和狀態,競爭日漸激烈,竹蓀、冬蓀等珍稀食用菌卻逐漸走進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眼簾,從昔日”舊時堂前燕”,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特色食用菌獲青睞
竹蓀、冬蓀在食用菌界素有“公主王子”之稱。紅托竹蓀形態優美,被譽為“真菌皇后”、“雪裙仙子”,其口感清鮮脆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國宴佳品。冬蓀形態強健,不僅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菌柄、菌托和子實體還可入藥,藥性為甘,淡,性溫,有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濕痛。冬蓀還可抑制腐敗菌生長,作為食品的短期防腐劑。竹蓀、冬蓀以其獨特的外形和營養價值,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干、鮮均可銷售 市場潛力大
目前,隨著市場對竹蓀、冬蓀產品需求量的加大,而紅托竹蓀和冬蓀與其他竹蓀最重要區別在于既可鮮銷鮮食,也可干銷干食,在竹蓀市場上具有絕對的競爭力,加之對產業發展的重視以及具備實力企業銷售手段的運用,銷售渠道也趨于多樣化。依托于科學研究,加之養生理念盛行,尤其是伴隨著猴頭菇等珍稀菌菇深加工產品被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接受,菌菇產品的保健功能逐步深入人心,為冬蓀產業的精深加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上風口。營養成分分析與銷售市場拓展也在有序進行,竹蓀、冬蓀精加工產品正處于研發之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貴州具有發展的優勢條件
在發展紅托竹蓀、冬蓀產業方面,貴州具有自然條件優越、培養料來源充裕、栽培技術成熟、社會基礎條件好等優勢。資料顯示,清代皇室御膳中所用的竹蓀全由貴州地方官員貢奉,全國各大菜系所用的竹蓀也幾乎全部采購于貴州。貴州是紅托竹蓀和冬蓀栽培技術發源地,也是紅托竹蓀和冬蓀栽培技術科技創新引領地,已由傳統的木塊栽培發展成發酵菌棒多模式栽培。
行業關注 政府支持 竹蓀冬蓀將成下一任食用菌“網紅”
紅托竹蓀、冬蓀產業發展得到了國家、省、地、縣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資金、物資、技術及產、供、銷環節等方面也相應得到有效資助,歷屆先后組建成立了相應的機構抓竹蓀、冬蓀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和深加工,鞏固和開拓紅托竹蓀和冬蓀市場。目前,大方冬蓀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織金竹蓀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