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班儀式

授課現場
2月23-25日,由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貴州省菌物學會、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易菇網聯合主辦的“2019全國紅托竹蓀、冬蓀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在貴州貴陽圓滿舉行。來自貴州、云南、四川、北京、重慶、深圳、湖北、江蘇、福建、河南、山東、陜西、山西、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十多個省市地區的110余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紅托竹蓀(Dictyophora rubrovolvata),屬鬼筆科竹蓀屬真菌;“織金竹蓀”獲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紅托竹蓀形態優美,有“公主”的美稱;紅托竹蓀氣息清香,菌柄肥厚、菌裙脈粗眼大,菌柄、菌裙、菌蓋久煮不糊,口感清鮮脆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竹蓀精品和國宴佳品。冬蓀學名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屬鬼筆科鬼筆屬真菌;“大方冬蓀”獲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冬蓀形態強健,具有“王子”的美稱;冬蓀無裙,具有藥香味,菌柄挺拔有力,菌柄、菌蓋久煮不糊,口感松脆、細嫩、爽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紅托竹蓀和冬蓀與其他竹蓀最重要區別在于既可鮮銷鮮食,也可干銷干食,在竹蓀市場上具有絕對的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貴州是紅托竹蓀和冬蓀栽培技術發源地,也是紅托竹蓀和冬蓀栽培技術科技創新引領地,已由傳統的木塊栽培發展成發酵菌棒多模式栽培。

主講老師朱國勝講授“竹蓀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和栽培技術現狀“專題課程

主講老師桂陽講授“紅托竹蓀和冬蓀菌種生產技術”專題課程

主講老師龔光祿講授“紅托竹蓀和冬蓀菌棒生產技術”專題課程

主講老師楊通靜講授“紅托竹蓀菌棒化栽培技術”專題課程

主講老師劉國祥講授“紅托竹蓀和冬蓀菌種菌棒生產基地建設”專題課程

授課現場

授課現場

課后交流及現場實操
在為期三天的研修中,學員表示此次課程內容詳盡,主講老師經驗豐富,受益匪淺。此外,學員還列席參加了23日上午“貴州省菌物學會成立大會暨2019貴州省食藥用菌產業高峰論壇”開幕式,并聽取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作的《努力同心,食用菌產業向工業4.0進軍》的報告,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作的《食用菌新資源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報告,貴州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劉作易作的《貴州菌物研究歷史、現狀及展望》的報告,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肖建輝(劉如明博士代)作的《真菌天然產物研究進展》的報告,貴州省菌物學會理事長朱國勝作的《貴州食藥用菌產業差異化發展探討》的報告。


學員合影

“貴州省菌物學會成立大會暨2019貴州省食藥用菌產業高峰論壇”開幕式

2019貴州省食藥用菌產業高峰論壇報告現場
據悉,紅托竹蓀、冬蓀栽培技術與傳統食用菌栽培有所差異,由于基礎研究薄弱、生產管理技術缺乏、南北方氣候因素、環境條件和基礎設施不同等因素,學習并掌握紅托竹蓀和冬蓀人工栽培技術成為眾多從業者和愛好者的熱切期盼。此次研修班也是本著為推廣紅托竹蓀和冬蓀人工栽培新技術,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助推產業脫貧攻堅,踐行《貴州省發展食用菌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的背景下而舉辦。

學員合影
2019全國紅托竹蓀、冬蓀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由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貴州省菌物學會、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易菇網主辦,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處、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貴州易菇網科技有限公司、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貴州利康農科技有限公司、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貴陽綜合試驗站承辦。本次研修班為我國首次舉行的全國性針對紅托竹蓀和冬蓀栽培技術的專題培訓,學員范圍廣,不僅有多名一線從業者,還有從業40余年的食用菌專家,大專院校的教授,企業老總,將會對我國紅托竹蓀和冬蓀栽培技術的普及與推廣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