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脫貧致富的基礎支撐,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各地產業扶貧取得積極進展。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地方產業發展同質性嚴重,種植養殖產品市場銷路沒有保障;有的地方產業帶動脫貧能力弱,貧困戶難以從中受益;還有的地方不知道發展什么產業,扶貧產業選擇難、發展難。但在渭南市合陽縣新池鎮牛莊村卻正在用自己的經驗書寫著產業脫貧的案例。
新池鎮牛莊村位于合陽縣東南15公里處,全村共有286戶1180余人,當你走進村里,放眼望去的是一個個整齊劃一的香菇棚,腳下是干凈整潔的水泥路,你很難想象這曾是個貧困村。

現在讓我們走進牛莊,了解香菇棚里發生的致富故事,講述產業扶貧是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利用天然優勢,確保貧困戶的參與門檻。發展香菇產業需要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而大多數貧困戶都有這樣的資源。牛莊村位于合陽縣新池鎮政府所在地以南2公里處,海拔560—580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優越,無霜期210天以上,年降雨量560毫米左右,年積溫3500℃,是香菇生長的優生區。并且香菇產業園區屬于光伏電站發展農光互補項目,前期啟動資金充足,村中勞動力豐富,貧困戶參與熱情高。
經過改造利用,從2018年7月至今已經蓋成32棚,今年產出預計在20萬菌棒左右,一袋棒的毛收入是10元,除去勞務、成本、采摘等支出,凈利潤可以達到一棒4元,總利潤可以達到80萬左右。對于貧困戶每戶增加收入6000元,村委會將剩余的錢拿出70%給全村286戶分紅.每戶可以分到1470元,30%作為村集體自留,實實在在帶動了一批貧困戶的脫貧,同時也讓很多產業不穩定的戶得到分紅。
二是共商科技合作,助力產業扶貧再上層樓。今年11月7日在新池鎮黨委書記羅莉、鎮長雷武軍的帶領下,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共計20人,參加了咸陽農高會。在現場牛莊村支書屈雙民就牛莊情況與西農大教授進行了交流。一是產業規劃,將目前30畝香菇棚擴大至200畝,合理規劃區域,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二是產業管理,將目前40人的香菇合作社擴大至100人,制定園區產業管理條例;三是產業升級,對園區技術人員定期定向進行培訓,與西農大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三是享受產業紅利,讓產業扶貧開出致富之花。牛莊實施了這一系列舉措,著眼的不單單是讓貧困戶脫貧,就香菇產業園區來說,在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由40人成立起了香菇專業合作社,在將來讓其他園區與之形成對應,成立各自的專業合作社。由“紅利式”的增加收入到“內源式”的激發活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的同時,銜接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最終建成“開放式”的美麗鄉村。西農大的教授為牛莊規劃了未來的產業分布。牛莊將在今后逐步建成15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基地,2000畝特色小麥種植基地,并且將目前的30畝香菇產業園區擴大至200畝,再加之已經建成的100畝冬棗園區,最終形成與“動物牛”輪廓相似的產業分布,構建成有牛莊特色的觀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