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食用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是以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為平臺牽頭單位,由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麗水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為核心單位共同參加建設,整合了全省食用菌科技力量,改善食用菌產業公共科技服務條件,激活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和培養創新人才,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增加菇農收入,促進欠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平臺主要功能定位和組織結構體系
功能定位:平臺圍繞食用菌產業關鍵共性問題,開展源頭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服務和人才培養,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對科技的服務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組織結構體系:平臺由核心層、緊密層、技術依托層和松散層組成產學研聯盟。平臺設立理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及平臺管理辦公室等日常運行管理機構,運行模式實行理事會制度。理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監督委員會每年召開1-2次工作會議。平臺牽頭單位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為理事長單位。
2.基礎設施建設
平臺計劃通過平臺大樓改造和4個研發(服務)中心的建設,新建(改建)科研、服務場地面積6300平方米,新增儀器設備1500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內容為:
(1)改造平臺總部(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辦公場所2000 m2。
(2)食用菌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中心
牽頭單位為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建設食用菌育種、馴化實驗室60 m2;種質資源庫60 m2;無菌室60 m2;香菇膠囊菌種生產車間300 m2;菌種恒溫培養室1500 m2;菌類栽培房450 m2;品種對比試驗場2000 m2。
(3)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發中心
牽頭單位為麗水市林科院。新建彩鋼無菌室120 m2(基建及內容裝修);新建和改造菌種、菌棒生產、滅菌、培養場地600 m2;建設全天候菌類栽培研究實驗室120 m2;建設出菇試驗場800 m2;建設10畝山地菌根菌栽培試驗基地;新建菌根菌研究實驗室200 m2。
(4)食用菌產品檢測中心
牽頭單位為麗水市農科院。新建450平方米食用菌產品檢測中心:包括土建工程建設及水電設施、實驗室墻面和地面裝修、實驗室工作臺等配套設施建設。
(5)食用菌成果轉化推廣服務中心
牽頭單位為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信息網絡建設:建立60平方米的電化培訓教室;建設創新平臺網站與食用菌專業信息網站《中國食用菌》(www.mushroom.org.cn)、食用菌科技遠程教育系統;培訓體系建設:建立食用菌技術培訓專家組,設立平臺專家技術咨詢熱線,建設多級技術培訓體系;成果中試示范基地建設:建設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等成果中試示范基地500畝。
3.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平臺共建單位現有固定人員50人,計劃通過三年建設,固定人員達到65人。引進、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管理型人才和創新開發型骨干人才;每年聘請或柔性收進2-3名省內外食用菌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擔任平臺技術顧問,或在平臺開展課題聯合攻關。
1.服務對象的范圍和數量
服務對象為麗水市各縣及全省食用菌主產區的200家以上食用菌企業、10萬以上菇農。
2.服務內容和效益
(1)開展技術創新,為產業提供科技支撐;(2)構建人才培養與技術培訓網絡體系,提供信息資源,承擔社會公益性的技術推廣、技能培訓服務;(3)產業調研,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4)提供良種、栽培輔料等技術示范物化服務;(5)為企業提供技術中介咨詢服務、人才引進與培養及提供技術依托;(8)提供食用菌產品、菌種和原輔材料等質量安全檢測服務。
3.為引導行業發展而主動設計和聯合攻關的行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
開展食用菌種質資源資源收集、保藏、鑒定與評價,育種技術研究,選育(馴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用菌品種,良種繁育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創新研究。
開展食用菌輕簡化栽培技術、菌根菌促繁技術、食用菌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的創新研發。
開展食用菌菌種、干鮮品質量與原輔材料等檢測技術創新研究。
開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對策措施等調研,制定“食用菌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性文件。
4.主要經濟、社會效益
平臺建設期間,承擔食用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課題8—12項,研發成功創新成果5—7項,研發新產品3—6個,申請專利2—4項。引選優良品種3—5個,繁育良種30萬包、膠囊菌種35萬張。培訓菇農3萬人次。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型人才。發布食用菌網上科技信息300條以上,涉及服務對象8萬人次。提供食用菌原料、產品檢測服務300項次以上。
平臺建設期間,平臺共建單位實現技術服務收入300萬元;檢測服務以公益性檢測為主,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平臺技術推廣與成果轉化為服務基層菇農創造產值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