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耗電1.4億度
金針菇這玩意跟土豆一樣,放哪都能生長,北到黑龍江,南到云南廣東,西到新疆,東到江蘇,都能長出一捧金針菇來。
但要種好,保證質量和產量可沒那么容易,你真以為隨便拿個塑料袋,裝幾把菌種放墻角就能長出金針菇來?
雪榕把自己定義為工廠化生產。之所以強調工廠化,是因為金針菇的生產還存在大量家庭小作坊式的做法,而這部分的金針菇產量占到了全國產量的大部分。
手工作坊一般以塑料袋為栽培容器,攪拌、裝袋、滅菌、接種等都是通過人工或簡單的機械進行。這種做法有弊端,農戶通過簡易的保溫和制冷設備,減小了外界溫度對金針菇栽培的影響,延長了產品的供應期。但由于設施設備投入小,大棚和簡易廠房的溫度調節能力相對較弱,老天稍一變臉,估計前期辛苦都得白費了。
后面又出來一種地區合作社或者“企業加農戶”的模式,企業提供菌種,農戶負責種植,成熟之后回頭賣給企業。這種做法不僅存在于金針菇行業,其它的農作物也都有借鑒。這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效率和質量問題。
雪榕采用的是工廠化種植,這也是雪榕敢標榜生物科技企業的重要原因。別看金針菇身材纖細,但也是嬌嫩得很。工廠化生產要按照菌類生長需要,通過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人工模擬生態環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一年四季均能穩定地進行生產。而栽培方式也是通過機械進行裝瓶、滅菌、自動接種、機械搔菌,培養室、生育室都采用標準空調廠房,除了菌類的生長環節,采收也都是機械設備自動化操作。
通過雪榕的招股書,我們可以看到一組有趣的數字——雪榕在全國有633間生育室,每天有80萬瓶食用菌可供采收,每瓶產出金針菇405克/365克,真姬菇230克。
你或許不會想到,雪榕花錢最大的地方居然是電費,上海市電力公司已經連續三年占據雪榕成本支出的首位,2015年雪榕需要支付該電力公司3175.75萬元電費。2015年,雪榕消耗了1.3889億度電,主要用于生產過程中的制冷、光照和設備運行;還消耗了270.56 萬立方米天然氣,用于生產過程的高溫消毒。2015年,雪榕生產金針菇需要支付的電費和天然氣費用總計高達6968.42萬元。
95%流向農貿市場
生產出來了,咋賣出去?這么大的量不可能一兩家路邊攤能夠消化得了,主要是通過一層一層的經銷商。雪榕有79名銷售人員,在全國52個一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設立了經銷點,通過經銷點向下游的分銷商、零售店和超市銷售,最終才能到達吃貨的胃里。而這種銷售渠道占到了總銷量的95%。
2012年,雪榕開始發力商超餐飲和網絡銷售,并少量向商超連鎖以及互聯網客戶等直接銷售,這些渠道利潤高,但銷量不大。目前雪榕共有直銷渠道客戶46家,這部分銷量占總體銷售額的5%不到。
據雪榕股份披露,2013年-2015年,金針菇每公斤平均售價分別為7.52元、6.66元、6.40元,金針菇價格連年下降的原因是,金針菇生產門檻低,看到賺錢,一窩蜂而上,同時2014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達到729家,較2008年的186家增長了291.94%。
貨賣出去了,錢怎么結算?經銷商通過所在大區的銷售員上報給公司的營銷中心,營銷中心根據實際產量與分配規劃給予經銷商產品數量。就是你要多了不行,沒貨。通常,經銷規模較大的優質客戶允許一定的信用額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賒賬。其余的人只能一手交錢,一手發貨。想賒賬?門都木有。2015年之前的四年時間,雪榕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310.01萬元、2,439.50萬元、1,650.95萬元和2,023.0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