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晉城市的新興優勢產業,晉城是山西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科技特派員的積極參與,晉城市食用菌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產量連年大幅增長,農民收入增加,企業效益提高,為全市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晉城市食用菌產業近年來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特點是:
1、產業規模全省領先。主要表現在產量和工廠化企業,全市食用菌年產量達3萬多噸;工廠化生產企業11家,其中設計日產30噸以上、投資上億元的4家,這兩項在山西都是最多的。目前,全市菇農1000多戶,專業合作社30個,從業人數近萬人,食用菌年總產值3億多元。
2、行業協會機構健全。市科技局作為市食用菌協會主管單位,市科技局局長兼市食用菌協會會長,6個縣(市、區)比照市里模式,都成立了食用菌協會。市、縣(區)兩級7個食用菌協會把科技和食用菌產業緊緊連在一起,為全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3、品牌效益初步顯現。大部分企業都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以質量求生存,目前已有“柏基”、“澤地萃”、“金田”、“珍菇坪”等食用菌注冊商標,并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廣泛好評。柏基菌業公司、陵川奪火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產品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有機產品認證。
4、典型示范作用突出。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涌現了一大批感染力極強的典型,既有工廠化生產企業,又有專業合作社,更多的是農戶,特別是科技特派員創業典型,在全市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中,發揮了很好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5、產業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全市逐步形成了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體系,從菌種、菌包生產到技術咨詢、培訓和銷售服務,都有企業在做。科技特派員、神農公司劉建東同志,多年來,一直奔波在生產第一線,為菇農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同時,自己經營的企業,除生產食用菌外,還為菇農生產菌包。目前,全市從事產業服務的企業有5家。
二、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
1、菌種市場不規范。缺乏專業權威的供種單位,導致菌種在生產過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現絕產現象。同時缺乏主導品種,一種食用菌多個品種混雜在一起,嚴重影響產品外觀形態和內在質量。
2、生產標準化水平低。生產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不利于規模開發和產業化運營。
3、非工廠化栽培技術水平還比較低。目前,金針菇、杏鮑菇在全市已全部實現了工廠化生產,產品質量穩定。個別非工廠化栽培的食用菌農戶,受自然環境和技術水平影響,產量和質量不很理想。
4、食用菌深加工量小。目前只有少量的干制產品,并且加工技術落后,產品包裝簡陋。
5、科技人員缺乏。由于科技人員缺乏,生產中事故時有出現,給菇農造成經濟損失。
6、信息服務滯后,市場開拓力度不大。缺乏為食用菌產業特別是產品銷售提供信息服務的企業或中介機構、社團組織;本市、本省和外省的銷售窗口,雖已有企業在搞,但剛起步,效果不明顯;出口業務也是剛剛起步,開拓國際市場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