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是畜牧業發達地區,但優勢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危機。畜牧業的高速發展,已導致疆內草地面積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
福建援疆干部、福建農林大學教授級高級農藝師黃國勇將一項叫做“菌草”的技術引進昌吉后,人們看到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希望。
菌草技術是指包括菌草種植、運用菌草栽培食(藥)用菌以及菌料加工等綜合性新技術。它既可以治理土地沙化,也可用于培育香菇、蘑菇、木耳等多種食用菌,一方面能使沙化的土地重披綠裝,另一方面還能增加農牧民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新疆永華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就是采用這項技術生產食用菌的企業。
“我們培育的杏鮑菇既有杏仁的味道,也有鮑魚的口感。” 該公司項目部員工陳芳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品種日漸增多,日產量已達30噸以上,推向市場后價格每公斤在20元左右。與此同時,公司還帶動了2000多農戶參加生產,戶均增收達萬元以上。
“這項技術不僅能讓農牧民富起來,還能讓新疆的荒地綠起來。”10月22日上午,記者在昌吉市見到黃國勇時得知,菌草技術以其易于生長,促進農村脫貧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被人們所熟知外,它沒有病蟲害,且對土地的要求很低,無論是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還是鹽堿地都能生長,對土地的荒漠化治理和健康綠色肉品牌的打造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黃國勇說,幾年前,新疆的荒漠化土地面積就已達到了64.34%,如果能利用好部分土地用來種植巨菌草,可以產生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一畝巨菌草可供20只羊、2頭牛至少食用四個月。因其味道清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成了非常受牲畜“歡迎”的全功能飼草。
數據顯示,種植一畝巨菌草需要1264元的成本,用水量達350立方米。長成后可產鮮草15噸。按照每噸鮮草250元計算,可獲3750元的收益。增收的同時,也解決了新疆發展畜牧業缺乏草料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