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市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國際食用菌學會授予的“中國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等多項榮譽稱號,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以優質、高產的優勢領跑全國。8月15日,中國牡丹江第六屆黑木耳節與2014年中國特色農產品博覽會聯袂舉行,實現了從地方性洽談會到省級展會、國家級展會的跨越升級,成為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的產業盛會。
環境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牡丹江生態條件優越,素有“林海雪原”和“天然植物基因庫”的美譽。全市現有林地面積30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62.3%,平均相對濕度64%,牡丹江、穆棱河、綏芬河三大水系水量充沛,年光照2339小時,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全國最適合黑木耳種植的地區之一。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為食用菌生產質量提供了可靠保障。2001年以來,全市食用菌產業年均增長35%以上,增速高于全國食用菌平均25個百分點。當初黑木耳年產量僅為3600噸,而到2013年,牡丹江市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37.1億袋(塊),總產量189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二十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菇等骨干品種繼續領跑全國,其中黑木耳達到31.5億袋,產量157.5萬噸,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滑子蘑達到15.8萬噸,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猴頭菇達到7.8萬噸,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全市食用菌產業實現總產值95億元、實現純收入43億元,拉動農民人均增收2822元,帶動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全省“十一連冠”。
高科技帶來高效率
金秋8月,正是黑木耳收獲的季節,走入位于東寧縣國家級黑木耳栽培示范園區,一排排紅頂白墻的看護房井然有序,一片片擺放整齊的木耳袋蔚為壯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道道被業界稱為奇觀的極致美景——“吊袋耳”,小木耳住上了高樓!再看看忙碌的耳農,他們正在將一朵朵爭先恐后、迫不急待地破袋而出的“黑牡丹”小心翼翼地采下,滿臉洋溢著收獲的喜悅。目前,該園區已被黑龍江省科技廳授予“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稱號,已經成為了全國黑木耳業界觀摩交流的最佳窗口、全球最大的產業基地和最高標桿和拉動北方地區栽培技術進步的最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