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在鹿寨鎮新村大湖屯的鹿寨縣四季菌業發展有限公司,變廢為寶,利用農民丟棄的桑枝和甘蔗渣制成粉來栽培竹蓀,畝產達1250公斤至1500公斤,畝產值高達2萬元,每畝純收入5000元至10000元,經濟效益顯著。
竹蓀又稱“真菌之花”“植物雞”等,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其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堪稱“菌中皇后”。竹蓀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延長湯羹等食品的存放時間,保持菜肴鮮味不腐不餿的奇特功能。
據該公司總經理李宗付介紹,栽培竹蓀簡單易行,桑枝、甘蔗渣、玉米稈、花生藤(殼)等均可做成原料,只要將其制成粉狀就能在桑樹、果樹下栽培,竹蓀春夏秋季均生產,適合普通農戶種植。
據了解,鹿寨縣種有19467公頃糖料蔗、11333公頃桑園、4000公頃玉米、3333多公頃花生,其甘蔗皮、桑枝、玉米稈、花生藤(殼)等被一把火燒掉或隨意丟棄,既影響田園清潔,又浪費了栽培竹蓀的資源。現在四季菌業公司除了在該屯建成竹蓀生產加工基地,還在鹿寨鎮明宏葡萄園、陶有團蜜桔園進行示范種植,均獲成功。
該公司計劃明年在四排鄉、寨沙鎮、黃冕鄉和鹿寨鎮各建立6.7公頃的示范基地,由公司提供菌種給農民種植,并對種出的竹蓀實行保底價全部收購。(原標題:清潔田園變廢為寶 桑枝蔗渣培竹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