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寧縣將長裙竹蓀從野生竹蓀中優化分離成功后,成為全縣的傳統農業種植項目。如今,全縣長裙竹蓀人工栽培面積已達萬畝。俗話說“再美的姑娘也有愁嫁的時候”,扶持長裙竹蓀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就成為了長寧縣工商局的工作重點。
2007年,長寧縣工商局通過走訪發現,全縣長裙竹蓀產業規模大,但生產經營者的品牌意識不強,市場上的長裙竹蓀絕大部分是散裝銷售。沒有品牌,產品附加值就會大打折扣。針對這一現狀,長寧縣工商局啟動了“竹蓀行業創品牌工程”,通過召開行業座談會、深入企業現場指導等形式,大力推動竹蓀行業品牌創建及商標保護。
“2011年注冊仙隅洞商標后,長裙竹蓀生產經營效益提高三、四成,讓農戶嘗到了甜頭,現在種植規模是逐年擴大”長寧縣長裙竹蓀開發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寧告訴筆者。據了解,2010年長裙竹蓀開發專業合作社長裙竹蓀栽種面積僅有3000畝,而到2012年,也就是仙隅洞商標成功注冊后的第2年,已經達到了6000多畝,這就是一枚小小的商標給長裙竹蓀帶來的蛻變。除了仙隅洞商標,長寧縣工商局還培育了竹蕾、竹圣公等十余個注冊商標,有的已經成為了業內響當當的品牌。
光有商標還不夠,各自為戰始終只能算小打小鬧,如何提高長裙竹蓀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做大發展文章必須破解的課題,為此長寧縣工商局又動起了新的腦筋。2012年,長寧縣工商局向縣委政府呈報了“長寧竹海長裙竹蓀”品牌打造計劃,受到縣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隨后,長寧縣政府委托四川省農科院完成了《中國長寧竹蓀產業發展規劃》,按照“萬頃竹林竹海、萬畝生態竹蓀”發展思路,提出了建設“中國長裙竹蓀之鄉”、“西部綠色長裙竹蓀生產基地”的發展戰略。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對于長寧縣工商局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幫助長裙竹蓀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將分散的力量聚合起來,共同做大做強。在長寧縣工商局的指導下,如今工商總局已經正式受理“中國·長寧竹海長裙竹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請,這意味著長裙竹蓀這樣一位“菌中皇后”離展翅高飛那天已經不遠了。“長寧竹海長裙竹蓀已經頗有名氣,外地很多商家都慕名而來,希望能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今年我們和農戶的收入還能增加30%以上”長寧縣竹海山寶食用菌開發專業合作社秘書長張蛭鈞高興地告訴筆者。
據了解,目前長寧縣長裙竹蓀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2萬畝,產值近3億元,真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朵“奇菌”。(原標題:助農增收的“奇菌”——長寧工商實施“長裙竹蓀”品牌戰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