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7月13日電 肇東市向陽鄉百合村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看準市場行情,帶領農民靠栽植白色金針菇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2001年2月,經多方考察,百合村的干部群眾籌集資金30多萬元,從浙江、河北、山東購進白色金針菇菌種,建起菇類生產棚室,開始從事白色金針菇的栽培。頭茬菇每公斤純利達20元。這種金針菇每年能夠生產兩茬,繁育的技術含量高,為了嚴格把好生產技術關,百合村從浙江等地高薪聘請技術人員指導金針菇菌種的嫁接繁殖。
這個村黨支部書記王林寶家建了8棟白色金針菇生產大棚,兩茬能產60多噸白色金針菇,純收入20萬元左右。在他的帶動下,這個村的金針菇栽植現在逐步形成規模,已建成生產棚室30多棟,可種植白色金針菇90萬袋,年產金針菇約150噸,實現利潤70多萬元。
百合村的金針菇占領了哈爾濱、沈陽的菇類市場。村民還組建了食用菌銷售聯合體,將鮮菇空運到北京、廣州、深圳等地,每噸比在東北市場銷售多賺1000多元。種植白色金針菇的農戶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還對村里的富余勞動力轉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金針菇的生產全是棚室作業,活兒不重,無法外出務工的婦女老少都能干。一到金針菇生產旺季,每家種植大戶都要雇傭勞動力50余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資近500元,僅春秋兩季一人就能輕松掙回3000多元,讓百合村200多個農民足不出戶就近賺取60多萬元勞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