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在食藥用菌界,我接觸了很多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在這個領域有很深的造詣,發明了很多重大科研成果,有些甚至是享譽國內外的大家,但我發現他們做人做事都很低調。
中國食用菌業界的泰斗楊新美教授,知識淵博,桃李滿天下,可他做事非常謙和,在他身上看不出半點權威的架子,對一些細小的問題上也考慮的非常周密,比較讓我感動的是他針對全國食用菌會議的一點看法“食用菌產業的主題部分是菇農,而且大部分是在山區,他們手中沒有多少錢,搞會議活動最好找一些收費低,而且交通方便的地方搞”。他還說“一個菇農去參加一次會不容易,一是他們沒有錢,而且參會還要花錢,去參會就是想了解一下全國各地情況,有的還是帶者問題去的,要著重為這些參會的代表們解決和解答問題作好服務”。聯想到目前我國食用菌界的會議動輒巨資舉辦,鋪張浪費,華而不實。楊老的低調給我們多少啟迪?
已故著名菌物學大師李茹光教授在他的家里,沒有任何值錢的裝飾,14寸的黑白電視,水泥地面,只是書架上堆滿了書籍。到長白山進行菌類資源普查,住小旅店,去小吃部就餐,穿戴跟農夫一般,為人處世低調的讓很多人吃驚。
中國菌物協會會長李玉校長到吉林省食用菌主產區調查,深入菌農群,同菌農聯系在一起,為他們具體解決一些問題。毫無大專家、大學者的架子。在主持全省食用菌會議中,提出中午就餐全部用盒飯。避免奢蓍浪費,做事同樣很低調。
食用菌行業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企業界,首先得掂量掂量輿論的壓力,小心謹慎。須不知,一旦高調,各方面的目光馬上關注過來,各種各樣的言論也都潮涌而至,此時您就可能陷入被動的地步,沒有退路可言,不成功則成仁,因為如果造勢之后讓“觀眾”看到的卻是一副慘淡經營的場面或是草草收場的情景,必然會打擊行業人士的信心,從而使得實際后果的影響放大,相信這也是任何穩健的學術界和企業界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承受不起的。
名譽的高處找不到遮身之地,這個說法很貼切。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果專家學者具備這種高度。四周喝彩聲不斷,偶爾也會有幾句叫罵聲,這個時候如能把持住自己,氣定神閑地做自己的事,這是一種境界。
看似低調之人,精明卻都在腦子里裝著。在研究食用菌課題同時,不是故意地渲染筆墨,如若被吸引,也是其中的跌宕風景所致,看過之后回歸的路線依然清晰。
在食用菌目前現狀下,什么事都追求轟轟烈烈的時代,張揚的表露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似乎只有高調做事才易成功,才易被人們經久流傳。其實,縱觀古今,那些經得住歷史沉淀,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和事,更多秉持的是一種低調的處世原則。當然,并不是說高調做人就不會取得成功,只不過低調是更為保險的人生策略。低調做人做事在食用菌界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那么,到底什么是低調呢?低調是一種優雅的人生態度。它代表著豁達,代表著成熟和理性,它是和含蓄聯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低調的人會用易被人接受。適者生存。曲高者,和心寡;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浮于眾,眾必毀之。低調做人才能保持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最起碼的前提。今人來看,那些食用菌界的專家學者大智慧正是以“低調 ”來襯托的。他的不爭,他的謙讓,他的平和,他的豁達,正是其“低調” 的體現。
當今食用菌界,有高歌奮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者;有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腳踏實地者,有欺名道世,謊言連篇,巧取豪奪者;更有陰謀狡猾,奸詐忘偽,爾虞我詐者。千張面孔,百種心態,拿自認為適合生存環境的理論,急功近利地演繹著行業人生大千世界的日常鬧劇。高歌奮進者,是社會前進的先鋒,是榜樣,墨守成規者是主流,是基石;而欺名道世,陰謀狡猾者是寄生在行業社會健康肌體上的病毒,是腫瘤。
低調做人并不是自己的利益被別人剝奪強占也不發任何聲音,自己的人格被別人侮辱也不反抗,這不是低調,這是懦弱;高調處事,也不是讓行業中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這不是高調,這是招搖。我認為,低調與高調并不是簡單的一種表象的處事方式,而是一種對人生的深層次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我們去品味的東西。只有把自己調整到以一個合理的心態去做人、做事,才能成就品格和事業。
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要寬容于人,進而為人們所悅納、所贊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而低調做人就是在食用菌界打拼中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們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你的事業。(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