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與概念的界定
(一)問題的提出
通過對中國食用菌產品國內競爭力狀況及其決定和影響因素的國內比較研究發現,吉林省大多數食用菌產品的國內競爭力相對于發達省份比較弱,雖然某些具有比較優勢的食用菌產品(如黑木耳)的國內競爭力相對較強,卻還存在國內競爭力不穩定或呈下降趨勢等情況。制約吉林省食用菌國內競爭力提升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產業內部的直接和間接因素,也包括產業外部的商業環境因素。其中,相對于食用菌發達省份,我省各種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和市場集中度較低,是制約其國內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用菌發達的福建、浙江等省份都形成了具有比較優勢的各種菇產品如香菇、雙胞蘑菇的等,形成了一些具有競爭力和國際知名的產業帶,如福建古田的香菇優勢產區,福建漳州的雙孢菇優勢產區等,這些產業帶對提升本地區特定菇產品的競爭力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什么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建設有助于提升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是否只要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建設就一定能提升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筆者試圖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建設與提升食用菌產品競爭力之間關系的理論探討來給予解釋。
(二)概念的界定
食用菌產業帶是在區域性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下,立足當地資源、食用菌品種和基礎優勢,以食用菌產業化為基礎、效益為中心、創新為動力,以食用菌業組織新模式為紐帶,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和提升競爭優勢為目標,形成具有某種特色和相當生產經營規模,以某些食用菌產業為主,綜合發展,且各業和相關產業有機協調持續發展的食用菌產業地域性集聚區域。
食用菌產品競爭力是在國內或國際間自由貿易條件下(或在WTO有關協議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食用菌產品以其相對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更高生產力,向市場提供符合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者)或購買者需求的更多 食用菌產品,并持續地獲得盈利的能力。簡單來說,食用菌產品競爭力就是食用菌產品在交易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市場的占有能力。
二、食用菌產業帶建設與提升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關系
決定和影響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產業內部的直接和間接因素,也包括產業外部的商業環境因素,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食用菌產品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食用菌產品的成本和價格競爭力,食用菌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衛生水平,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規模與營銷績效等。雖然決定和影響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每一方面因素都與食用菌產業帶建設密切相關。
(一)食用菌產業帶建設與食用菌產品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
食用菌產品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是由食用菌產品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及供貨時間等多方面所決定的。某種食用菌產品如果與市場在這些方面的需求相吻合,市場適應能力就強,反之就弱。而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什么時間生產,是一個管理決策問題,靠生產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開始之前的計劃和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控制來調節。在一個信息化和組織化程度較高的食用菌生產體系中(如日韓國家),生產者可以便捷而廉價地獲取食用菌產品市場供求的相關信息,能夠對生產經營做出正確的抉擇。因此,為生產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開始之前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對食用菌產品的市場適應性施加控制提供了一定保障。而在一個信息化程度不高和組織化程度很低的食用菌生產體系中(如中國),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者很難對市場供求做出合理的判斷,只能憑經驗和感覺進行生產抉擇,這不僅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造成食用菌產品生產與市場供求的脫節,使食用菌產品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部分或全部喪失。
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建設,使某種食用菌產品經營活動在特定地區聚集,有助于使小規模分散經營的食用菌戶聯合起來,組成特定的食用菌產業協會或食用菌合作社,形成一定地域空間內的集中連片規模經營,促進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相關企業的發展。而食用菌產業協會或食用菌合作社和相關企業對市場信息的獲取和把握能力要遠遠高于菇戶。尤其是食用菌相關企業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會積極主動地獲取食用菌市場供求信息,食用菌相關企業之間也可通過市場供求信息的共享,大大降低獲取市場供求信息的成本。各種食用菌產品協會或食用菌合作社和食用菌相關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不斷調整其生產經營活動,引導并組織小規模分散經營食用菌產的經營活動,能夠大大提高各種食用菌產品對市場供求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參考文獻略
(四)食用菌產業帶建設與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規模和營銷績效
食用菌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是決定企業產品市場競爭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對于規模經濟效益明顯的某些食用菌產品。食用菌發達省份的經驗表明,食用菌產品生產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菇場,而食用菌產品加工和銷售則主要是公司制或合作制的食用菌企業。因此,食用菌產品生產者和加工銷售商要選擇最有利的市場組織結構實現縱向協作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發達省份的食用菌產品主要出口商食用菌產品生產者與加工銷售企業聯結,幾乎都采取了最適合本省實際的經營組織形式。而吉林省食用菌產品生產主要以菇戶小規模經營為主,食用菌產品進入市場以公開市場為主,合同制和縱向一體化所占比例很小。
菇戶小規模分散生產、加工、銷售商的經營規模和市場集中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實施合作制將有利于吉林省食用菌產品獲得并增強競爭優勢。通過產業帶建設,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生產同種食用菌產品的菇戶數量增加,這為菇戶內部的合作與聯合創造了基礎。而這些菇戶的合作與聯合無疑將有助于提高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提高他們與相關企業的談判地位和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而相關企業也可以通過菇戶的這種聯合,增強對菇戶的約束力,提高合同的履約率,獲得穩定的產品銷路和原料來源。由此,菇戶與食用菌相關企業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二者的利益聯結也變得越來越密切。菇戶與相關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結必將大大增強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
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和提高市場占有率,有利于提高食用菌產品的品牌競爭力和營銷績效。品牌競爭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一個品牌要成長為名牌,除了要受到產品的質量、價格和廣告等直接因素影響外,還受管理、技術開發、產品創新等因素的影響。而所有這些長期影響品牌競爭力的因素都將直接受到經營規模的制約和影響。
有了規模才能有效地降低食用菌管理成本,增加食用菌技術開發和食用菌廣告宣傳的投入,從而提高食用菌品牌的競爭力。較強的品牌競爭力不僅會給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帶來好處,也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因為,品牌能將名牌產品與其他產品相區別,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品牌是識別產品質量的重要標志,品牌可以滿足消費者某種特殊偏好,品牌是占領和保持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名牌產品能產生一種特殊的競爭力,即在一定市場競爭條件下,品牌具有很強的積累效應,能沉淀形成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中,食用菌發達省份也越來越傾向于以品牌為代表,將品牌、產品和資本輸出有機結合,進而擴大產品影響,提高產品競爭力,拓展市場占有率。
發達省份食用菌產品生產者、加工銷售商和相關政府機構都非常重視食用菌產品市場營銷活動,政府也有大量相關政策支持;吉林省在這方面與發達省份的差距還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很難直接對小規模分散菇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宏觀指導和調控。通過產業帶建設,使各種食用菌產品的生產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聚集,不僅有利于政府實施宏觀指導和調控,避免食用菌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出現較大波動,穩定菇戶的收益水平,而且有助于生產經營者、相關企業和政府實施營銷戰略,提高營銷績效。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通過食用菌產業帶的建設,將食用菌產品安排在最適宜的自然生態區域進行生產經營,使各種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者在一定地理區域聚集,可以為食用菌產品生產者、加工者和銷售者提供更準確的市場信息,使其真正按照市場供求的變化組織生產;可以有效地降低食用菌產品生產成本,改善食用菌產品品質,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水平;能夠促進菇戶與相關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推動食用菌產品品牌的發展;能夠提升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者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吸納能力,提高食用菌產品的生產效率;能夠通過聚集效應、帶動效應和擴散效應,提升整個食用菌產業鏈競爭力。因此,雖然決定和影響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每一方面的因素都與食用菌產業帶的建設密切相關。由此說明,吉林省完全可以通過實施食用菌產品產業帶建設來提升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三、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建設提升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對策
隨著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發展,中國食用菌產品必將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雖然通過實施食用菌產業帶建設有助于提升食用菌產品的競爭力,但并不是說不論任何產品在任何地區只要實施食用菌產業帶建設就一定能提升其競爭力,食用菌產業帶建設只是為提升食用菌產品競爭力提供了較好的環境條件,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還取決于一系列其他內外部條件。
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建設來提升食用菌產品競爭力,不僅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而且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只考慮解決某一個問題或某一方的利益,就可能不利于整個系統效率的提高,因此,實施該項戰略措施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以市場為導向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發揮比較優勢與提高競爭優勢相結合;以菇戶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實行食用菌產業化經營相結合;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與綜合經營相結合;菇戶、企業利益與地方政府利益相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同時,食用菌產業帶建設既要積極推進又不能急于求成,應該實行食用菌龍頭牽動、產業聯動、科技攻關、技術推廣,政府應將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等作為投資的重點,應將菇農組織起來,并逐步實現規模經營。吉林省食用菌產品的國內競爭力相對于發達省份都比較弱,雖然某些具有比較優勢的食用菌產品的國內競爭力相對較強,卻還存在國內競爭力不穩定或呈下降趨勢等情況。制約吉林省食用菌產品國內競爭力提升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產業內部的直接和間接因素,也包括產業外部的商業環境因素。其中,相對于發達省份其他食用菌產品,吉林省各種食用菌產品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和市場集中度較低,是制約其國內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點我們必須引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