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壽寧縣大安鄉水洋村的“一戶一車間”有機珍稀食用菌現代工廠化周年生產基地,農婦陳青蘭正忙著把一筐筐菌菇從車間往外運送。她告訴記者,起初在這兒學技術,每月能掙3000元,后來負責管理車間,月薪漲到了4000元。現在打算投資承包3個車間,一年下來估計能賺10來萬元。
壽寧素有“中國花菇之鄉”美譽,食用菌種植環境得天獨厚。為推動食用菌產業進一步升級,壽寧縣成立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產業專班,全力促進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邁進。壽寧縣委書記周乃松表示:“我們要充分發揮‘世界長壽鄉’的品牌輻射作用,實現茶菌產業彎道超車,提升農產品價值鏈效益,吸引在外新農人返鄉就業創業。”
2022年8月,福建省菌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壽寧縣屬國企合作,共同打造有機珍稀食用菌現代工廠化周年生產基地項目,今升農業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并探索“一鎮一工廠+一戶一車間”的周年化生產發展模式。 周年化生產,是指借助智能操控平臺,精準智能調節溫度、光照、濕度等環境參數,為食用菌創造最適宜的生長環境,這改變了以往單家獨戶的傳統種植模式。經過近三年高質量發展,壽寧縣南陽鎮壩頭村、大安鄉水洋村、下黨鄉下黨村的“一鎮一工廠+一戶一車間”有機珍稀特色菌菇現代工廠化周年生產基地已頗具規模。
今升農業負責人繆一鳴介紹:“公司采用‘六個統一’的生產運營模式,即統一規劃與建設、統一供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管理標準、統一品牌打造、統一收購與營銷,從源頭上保障了有機食用菌的質量。 ” 在壩頭村“一戶一車間”生產基地,從種植、采摘、冷藏到初加工、包裝銷售等一系列現代化生產流程都能在村一級完成,這種模式在全國并不多見。南陽鎮洋邊村的農婦蘭玉萍每天騎車到壩頭村上班,每天工作8小時,月工資有4000元。像她這樣在壩頭村上班的當地群眾,每天有20多人。
位于清源鎮葉洋鋪村的中國(下黨)有機食用菌三產融合產業園,規劃總占地面積1200畝,計劃投資19.38億元,將建設5個項目,建設周期共6年,達產年產值預計可達52.79億元以上,年稅收1.69億元。在產業園建設現場,車輛往來穿梭,技術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車間建設和設備安裝。據了解,左邊是初加工2號車間,右邊是1號綜合車間,全部實現大數據、智能化、自動化現代科技生產工藝流程管控。一期項目計劃在今年4月份投產運營。
目前,壽寧(壩頭、水洋、下黨)“一戶一車間”有機珍稀特色菌菇現代工廠化周年生產基地與中國(下黨)有機食用菌三產融合產業園,已吸引460戶農戶參與,為2600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下黨村已獲得食用菌廠房租金30萬元,壩頭村獲得食用菌廠房租金3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升農業成功研發有機培養基配方,摒棄棉籽殼,實現了有機銀耳、紅托竹蓀、黑(黃)牛肝菌、金耳、白參菌、赤松茸、花菇等有機培養基配方和領先的現代工廠化周年育菇生產技術,且生產過程不使用農藥,出菇成品率逾九成。壽寧食用菌產業正憑借創新模式與技術,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