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白沙村魯溝村地擺木耳食用菌建設點,農戶們正搶抓晴天好天氣鋪設“菌床”,挖掘機來回作業,大家手拿鐵鍬平地、起壟、打點、放線,都在為地擺黑木耳的種植作做準備,現場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
“今年,魯溝村在趙溝橋頭新建了1個地擺木耳點,占地約5畝。目前正在進行打點、起壟、放線。下一步,我們要鋪設排水管網,預計4月中下旬可以上菌棒,能擺菌棒35000棒。預計1個菌棒凈利潤1元,到年底可村集體增加收入35000元。”白沙鎮魯溝村黨支部書記李文璟說。
白沙鎮魯溝村只是清水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兩年,清水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產業來抓,通過“項目支撐建基地、企業運營強帶動、群眾參與促增收”,推廣大棚種植、地擺栽培、林下栽培、群眾戶內栽培等多種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延伸產業鏈條,持續探索食用菌發展新路徑。截至目前,清水縣已建成食用菌產業園標準化生產基地40個,木耳種植大棚2600多座,總庫容1.8萬噸的食用菌冷藏庫18座,產業規模達2000萬棒以上。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清水縣在白沙鎮馬溝村打造了木耳菌棒標準化生產和養菌車間,年產菌棒可達500萬棒,真正實現了菌棒全流程自主生產,形成了從菌棒生產到木耳種植、晾曬、包裝、品牌、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全產業鏈條,構建起以黑木耳為主,香菇、平菇為輔,滑子菇、靈芝、羊肚菌、猴頭菇為補充的“一主多元”食用菌產業發展格局。
“食用菌園區集生產、種植、銷售于一體,研發出適應清水當地生產的菌種,同時配套智能溫控設備,成功提高了產品出庫率。今年,我們已完成菌棒生產300多萬棒,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滑子菇,三分之二是黑木耳,已出庫成品菌棒100多萬棒,進入白沙、黃門、紅堡等鄉鎮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做足了準備。”清水縣食用菌園區生產經理鞏莉莉說。
小小菌菇四處“飄香”,不僅為群眾撐起了“致富傘”,更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上種出了新希望。如今,清水縣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不僅提升了食用菌的產量和品質,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的種植積極性,為當地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為全縣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