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清水縣白沙鎮試種的榆黃菇迎來了豐收,大棚內蓬勃生長的食用菌不僅是餐桌上的常客,還是村民們走向美好生活的致富“菌”鑰匙。
近日,記者走進清水縣白沙鎮桑園村的食用菌大棚內,發現這里“別有洞天”,現代化菇房、智能化溫控、365天循環出菇……在“蘑菇工廠”里,一朵朵肥碩的榆黃菇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上“誕生”。眼下,榆黃菇進入采摘高峰期,種植戶們正忙著采摘、削根、分揀,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小小榆黃菇已成為桑園村群眾增收的新興產業,也讓這里的群眾端起“致富碗”,吃上“產業飯”。
“我們大棚七月份建成,八月份投產,種植的榆黃菇現在是第二茬采收期。榆黃菇種植有周期短、見效快的優點,正適合我們農村種植。現在鮮菇一斤4元,干菇一斤40元,發往廣州、深圳、天津等地。”白沙鎮桑園村食用菌種植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負責人鄭永峰說。
近年來,清水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等自然稟賦,創新“黨支部+基地+合作社+群眾”發展模式,建成食用菌種植產業園,引導和鼓勵村民群眾用土地、勞務資源等作為股份資本參與村集體經濟生產經營,以提供就業、產業扶持的方式,讓廣大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充分彰顯地域特色、承載鄉村價值、體現鄉土氣息。
“白沙鎮桑園村食用菌種植現代化農業產業園于今年3月份開始種植黑木耳,七月份收獲之后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我們引進了25萬棒的榆黃菇,目前榆黃菇已采摘了第二茬。按照今年的長勢情況,榆黃菇干菇預計達到3.5萬斤,增加收入90萬元。我們園區能夠帶動附近群眾就地就近務工40人左右,為群眾增加月收入2400多元,真正激發了鄉村發展動能,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白沙桑園村黨支部書記曹秀紅說。
下一步,清水縣將持續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積極探索產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產量,擴大產業規模,讓食用菌種植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