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吃過銀耳,那么它大概率來自福建東部寧德市古田縣。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古田縣銀耳產量達39.6萬噸(鮮品),產值18.4億元,銀耳產量占全國90%以上。銀耳已成為古田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以銀耳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不僅是古田的經濟支柱,也是富民之本。2023年古田縣食用菌總產量92萬噸,全產業鏈總產值255億元。與之相應的,是當地居民的錢袋子日益豐滿起來。2023年古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26299元,連續20年在寧德市下轄各縣(市、區)中排名第一。
一朵朵“小”菌菇帶動了地方“大”發展。古田何以“以菌立縣”?“古田模式”又有何特別之處、該如何借鑒?
“食”在山湖間
食用菌具有低熱量、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和健康功能。于古田而言,食用菌對當地農業有多重要?一組“5678”的數據可以概括。
官方消息顯示,當前,古田縣形成了“5678”發展格局,即涉農貸款50%用于食用菌產業、農民現金收入60%來自食用菌產業、農業人口中70%家庭從事食用菌產供銷、農業總產值80%來自食用菌產業。
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周翔介紹,古田縣279個村中有235個是食用菌專業村,相關從業人員達30多萬人。
食用菌產業不僅對古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而且其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隋朝時期。
福建省古田縣食用菌協會常務副會長吳炳輝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早在隋大業年間(公元609年),古田地區就有人從事香菇生產。20世紀60年代末,古田開始以段木栽培銀耳。70年代中后期,首創并推廣銀耳規模化瓶栽、袋栽技術。80年代后,又相繼突破香菇、竹蓀、茶薪菇、猴頭菇等規模化種植技術,產量大幅提高。
食用菌生長喜陰喜濕。1959年,國家“一五”計劃全國重點建設工程古田溪梯級水電站下閘蓄水,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翠屏湖由此在古田縣誕生。翠屏湖的豐富水汽不僅涵養了當地本就溫暖濕潤的氣候,也使古田成為食用菌生長“適配度”極高的區域。自此,古田走上了“以菌立縣”的道路。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古田將小小的食用菌發展成地方大產業,不僅是當地將自然資源稟賦利用好、發展好的佐證,其影響也是全面且多元的。于國家而言,增加了食物的多元化供給;于地方而言,除促進就業、為居民增收外,也帶動消費,從而推動當地經濟整體繁榮。此外,食用菌生產過程中能將木屑、棉籽殼等作為培養基原料進行二次利用、變“廢”為寶,使經濟效益與綠色發展得到了有機統一。
打造縣城版“超級工廠”
堅持以菌立縣的古田,在多年發展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當地特色的古田經驗,其關鍵詞是“縣域工廠化”。
古田縣委書記張成慧介紹,“縣域工廠化”的古田經驗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形成“一園多點”布局,主要包括全域建設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組建全國銀耳標準化工作組、成立菌業研究院,以及設立省級食用菌質量檢測中心;
二是形成“設施化栽培+社會化服務+工廠化生產”模式,建成了1萬多間標準化菇棚和8個光伏菇棚基地,形成較為完備的食用菌產業鏈條。
三是形成“買全球賣全球”態勢,建成全國首家食用菌電子商務創業園,食用菌遠銷27個國家和地區,為7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員提供技術培訓,目前正在建設國際食用菌培訓基地。
如今的古田縣就像一座大工廠,從上游的原輔料銷售、菌種供應、菌包生產、菌菇種植,到中端的烘干、初加工、精深加工,再到下游的傳統銷售、電商直播,古田的食用菌業態功能不斷完善,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在這座大工廠專業化地完成。
從標準小菇棚到銀耳工廠化生產基地再到食用菌產業園區,經過幾十年研究與發展,古田逐漸成長為一片現代化食用菌產業高地。目前,全縣食用菌經營主體超過3780家、全縣開發生產食用菌品種38個,古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銀耳生產基地和開發品種最齊全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
向“新”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田食用菌產業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不乏新質生產力的保駕護航。
古田雖享有“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美譽,但實際上作為典型的山區縣,當地可供大規模拓展種植食用菌的土地資源并不多。
為破解這一難題,古田縣打造了光伏菇棚,棚上安裝光伏板,板上發電、板下種菇。與舊棚相比,新式光伏菇棚不僅高大寬敞,在自動化噴淋設施、溫濕度監測裝置等智能設備的助力下,生產效率也大幅提升,管理成本顯著下降。一棚兩用的模式,實現了光能和土地集約化、立體化綜合利用,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都得到提效。
坂中村光伏菇棚。圖源古田發布微信公眾號
自2021年以來,古田共實施9個光伏菇棚項目,打造8個光伏菇棚基地,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菇棚450間。提升改造后的菇棚產量與傳統菇棚相比提高10%,土地綜合利用率提高25%,菇農、村集體和光伏企業均實現了增收。
在信息時代,農業發展同樣需要數字賦能。2022年,古田建成全國首個菌種科技園、食用菌數字大腦一期等食用菌產業重點項目,促進科技創新、數字技術與食用菌產業的深度融合。
李國祥對國是直通車表示,經過多年專業化發展,古田食用菌產業相對較為成熟,并逐步傳播至其他地區,“目前全國很多地區的食用菌培育生產技術主要都來自福建”。
他還強調,新質生產力不僅體現在人工智能方面,生物技術也是新質生產力產生的重要源頭。生物技術與智能化、數字化有效結合起來,將為農村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帶來新的機遇。
當地官方表示,對于未來發展,一方面,強化科技賦智,籌建全球食用菌可持續發展創新實驗室;另一方面,強化數字賦能,加快建設食用菌數字大腦。同時,強化品牌賦值,打造世界食用菌產業高地,力爭到“十四五”末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