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采摘的黑木耳,免去晾曬環節,直接冷鏈運輸、直播銷售……初夏時節,青島平度市蓼蘭鎮馬丘村村民馬河正在自家的黑木耳大棚里忙碌著。
木耳可以直接鮮食?“冷鏈運輸是必備環節,還可以免去3天的晾曬。焯水后就能食用,放在冰箱里,7天都不會壞。”聽到記者的疑問,產業園經理陳永君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我在這里承包了3個大棚,不僅有技術指導還有統一銷售,只管掌握好技術種好木耳就行了。”走在馬河家大棚所在的蓼蘭鎮現代農業(黑木耳)產業園中,39個黑木耳大棚整齊排列,400平方米的棚中懸掛著的20000根菌棒上,一朵朵鮮嫩的木耳舒展著“身姿”。
通過公司運營,黑木耳銷往江蘇、湖南、廣東等全國各地。“一個棚一年可以收兩季、約8萬斤,通過電商和商超等線上線下方式銷售,市場價能達每斤10元,這樣算下來,一個棚就有70多萬元的產值,刨去菌棒和管理等成本,一個棚純收益也能有10萬元。”站在大棚里,陳永君給記者算了一筆收益賬。
近年來,平度市蓼蘭鎮西馬丘村引入現代農業(黑木耳)產業園項目,通過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農戶自主出資租棚,由企業統一指導管理、統一聯系銷售,實現了“產種銷”一體化發展,村民有了“家門口”致富的機會,還帶動了村集體每年增收近6萬元。
經過5年發展,小小黑木耳“長”成了致富大產業。“目前產業園還在繼續建設,最終將發展到110個大棚,還將建設菌棒生產和冷藏車間,年銷售收入可突破1億元。”說到村莊產業發展,西馬丘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禮善充滿信心。
西邊有小木耳,東邊還有小香菇。借助良好的水土資源環境,蓼蘭鎮木耳和香菇產業東西聯動,菌菇產業成為促進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與黑木耳的“內秀”相比,在南官莊村生長出的小香菇更有“國際范兒”,不僅在國內銷售,還遠銷至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落戶南官莊村的青島七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6.2億元,產業園內,301個智慧化香菇種植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每天產量8-10萬斤,年可生產香菇菌棒6000萬棒。南官莊村租賃公司10個大棚種植香菇,由村集體投資生產,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同時,積極鼓勵引導村民發展香菇種植。
菌菇產業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每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還能照顧父母,日子越過越好了。”南官莊村村民孫彩艷說起自己的工作,笑得合不攏嘴。
黑木耳、小香菇、羊肚菌、小平菇……如今,平度菌菇產業正在各處“開花”。同時,依托村企合作模式,實現了“以企帶村,以村促企”的共贏發展,越來越多村民嘗到了菌菇產業帶來的“甜頭”,鄉村振興的幸福底色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