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5月8日電(通訊員 李芳芳 程逸涵)在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進程中,安徽省蕭縣一直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植,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如今,蕭縣的食用菌栽培規模超過1000畝,品種逐年增多,收入節節高。
在蕭縣馬井鎮永富農業的設施大棚里,最新引進的竹蓀菌種剛剛種到地里,今年新一茬的食用菌種植就這樣開始了。永富農業總經理趙中夫介紹說,去年下半年他和蕭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一起到福建考察學習,引進了竹蓀菌種,經過小規模試種后,今年春季種植了十多畝。
永富農業從2018年開始栽培食用菌,當時的規模只有十多畝,栽培品種是羊肚菌。在幾年的種植和技術探索中,羊肚菌栽培規模達到200多畝。這次的竹蓀栽培又是一個新的嘗試。
“竹蓀種植的目的主要想帶動鄉親們激活林下經濟和庭院經濟,”趙中夫介紹說,“竹蓀的產量和價格非常穩定,一畝地可以收獲干品200斤左右,每斤價格可以達到200元,一畝地的收入是將近40000元。”
農技專家和永富農業技術員時時留意、記錄著竹蓀栽培前后的技術指標和管理情況,秋季采收后,栽培經驗即可向更多農戶推廣。蕭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寧俊周說:“我們在永富農業設施大棚里種植竹蓀十余畝,如果試種成功、效益可觀的話,我們將在全縣進行推廣。”
時至立夏,蕭縣白土鎮的黑木耳迎來頭茬采收。今年白土鎮共種植75畝75萬個黑木耳菌包,這個規模是10年前的25倍。
2014年,烏牛山家庭農場嘗試種植黑木耳,當時的規模是5畝地5萬個菌包。看到經濟效益可觀,周圍村民前來學習種植技術。多年來技術上的帶動和輻射,白土鎮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增加到五家,大家抱團發展,技術共享,生產、銷售同步。
蕭縣白土鎮白土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宜紅說:“這里的黑木耳采收期從五月上旬持續到七月初,曬干后便可出售。”
今年,白土鎮黑木耳總產量預計可以達到十二萬斤,每斤售價三十元,毛收入超過三百萬元。如今種植基地正在積極推進黑木耳綠色認證,準備做黑木耳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在蕭縣大屯鎮高樓村黨組織領辦的輝勝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基地里,平菇正處于采收旺季,當天采收當天銷售,銷路和價格一直穩定。
“今年我們種20萬棒平菇,占用11個大棚,一個棚是18000個棒,”高樓村黨總支書記李輝介紹說:“合作社種植的平菇主要銷往附近的淮北、徐州、永城、埇橋、豐縣等地,菌菇新鮮,品相好,十分暢銷。”
輝勝合作社還栽培袖珍菇、羊肚菌、黑木耳、白木耳等十余個食用菌品種,依時栽培,四季采收不斷。
據蕭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寧俊周介紹,目前蕭縣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主要分布在馬井、杜樓、白土、張莊寨、大屯、閆集等鄉鎮,品種主要有羊肚菌、竹蓀、平菇、木耳等十余個,而且每年都將有計劃地引進新的品種。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蕭縣食用菌栽培規模逐年擴大,品質得到市場廣泛認可,這一特色農業產業欣欣向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