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3月4日,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丁河鎮金來菌業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堆滿了木屑、麩皮等香菇菌棒的生產原料,鏟車忙碌地往攪拌機里送料;車間里一臺臺裝袋機全力開動,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配合著進行裝袋和封裝工作,一袋袋菌棒進入轉運筐后堆放地整整齊齊,生產場面一派火熱。菌棒廠的規模化生產是西峽香菇春栽的縮影。
西峽縣作為全國最大的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食用菌生產大縣和食用菌重要的集散地,新春伊始,三億袋春栽袋料香菇生產全面鋪開,各大菌袋制棒廠和菇農們搶抓春時加快菌棒生產,確保新一年香菇生產起好步,群眾收入有保障。
“車間里9臺機器每天生產八萬到九萬袋菌棒,為陳陽、秧地、木瓜等村幾百戶農戶提供高質量、優質的菌袋。”金來菌業公司總經理胡金來說。
香菇產業是西峽縣農村主導富民產業。該縣目前有香菇專業鄉鎮15個、專業村140個、標準化基地198處,標準化生產率達到98%以上,工廠化制棒企業86家,年栽香菇3億袋,年產鮮菇30萬噸,一產效益30億元左右,綜合效益150億元以上。全縣2萬多農戶、近20萬人從事香菇生產、加工和銷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來自香菇產業。
丁河鎮秧地村干部劉江華略顯興奮地說:“俺們村開春以來抓緊農時,組織干部群眾生產袋料香菇,預計今年全村香菇在360萬袋以上,一袋凈利潤按三塊錢算,村人均收入估計能超過兩萬四千塊錢!”
西峽縣圍繞“綠色、穩產、提質、增效”的目標,在新一年的香菇產業發展中,以“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制棒標準、完善四鏈同構、弘揚菌菇文化”為抓手,逐步將建成沿鸛河百公里香菇全產業生態長廊、國家食用菌現代產業園、全國香菇碳中和綠色生產基地縣、全國香菇價格形成和區域國際貿易中心,以品牌引領產業振興,為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