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承包了12個大棚,第一茬一個棚出了5600斤,可以采收3-4茬,預計毛收入大致在5萬元左右”說起香菇種植,鄒城市大束鎮釣魚臺村香菇種植戶朱寧會打開了話匣子。
近兩年,釣魚臺村積極響應號召,村兩委牽頭注冊成立朱佳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周邊15個村,建設130個食用菌大棚,鼓勵村民種植食用菌。當地政府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香菇種植戶已經拓展到了幾百戶。
“我們積極鼓勵支持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村黨組織+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運營模式,合作社來負責基建,水電和日常管理等各項費用,企業提供技術培訓、產品包銷和兜底保障,農戶負責種植,形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聯結共同體。”大束鎮黨委書記孔令剛介紹說。
截至目前,位于大束鎮的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園有效帶動周邊農村就業5600余人,建設大棚400余個,園區從業農民可支配收入3.04萬元。鄒城全市食用菌種植面積近3000萬平方米,涉及金針菇、雙孢菇、杏鮑菇、玉木耳、黑皮雞樅等20多個品種,被評為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全國食用菌生產示范市、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市等稱號。
“這個是四季香椿,一年下來采摘期能達到10個月,今年我們種了15畝左右,總共是10個大棚,每個大棚種植了2700棵香椿樹,產量在3000斤左右。”看著長勢喜人的香椿,鄒城市張莊鎮魏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常龍說,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讓他們村有了發展方向。
鄒城統籌規劃、統配資源、統一管理、統分收益,有效破解涉農資金“碎片化”、發展資源“零散化”難題,積極探索“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以強扶弱、以大帶小”結對發展。
此外,鄒城不斷強化村集體經濟發展人才和資金保障,深入開展“優秀人才大回引”行動,選育199名人才到村創業任職;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優先扶持區域性多村合作類項目,“三農”投入資金逐年增加,爭取各級財政資金8130萬元,聯合金融部門發放惠農貸款3.33億元。
鄒城多措并舉、靶向發力,為鄉村振興蓄足了“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全市566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的達到102個,100萬元以上的達到5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