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鄒城省級農高區山東常生源菌業有限公司的智能出菇車間,一層層的菇架上排滿了菌包,一個個長柄漏斗狀或高腳杯狀的豬肚菌矗立在菌包中,深棕色菌桿支撐著淺褐色傘狀菇朵,鮮嫩肥厚,長勢喜人。
“這個叫豬肚菌,炒熟之后很像豬肚的顏色,口感脆滑,營養豐富。目前在國內種植很少,只在海南、福建等南方地區有種植,鄒城是山東首家種植的,也是首家實現工廠化種植的。”山東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常猛介紹到。
據了解,可工廠化種植的食用菌有20多個品種,一般都是低溫、中低溫品種,高溫菇品種很少。豬肚菌就是適生于夏季高溫季節的木腐性珍稀食用菌,夏季出菇,對解決食用菌生產淡季菌類少和調節鮮菇市場供應很有意義,具有廣闊發展前景,這也是豬肚菌的特殊之處和優點。
“針對目前食用菌市場常規品種競爭激烈,效益不穩的問題,我們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同高校院所的合作,引進一批珍優品種,比如說猴頭菇、秀珍菇、豬肚菌等等。通過這些珍優品種的引進,提高了市場競爭的活力,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鄒城省級農高區管委會副主任肖炳連介紹說。
在鄒城農高區的引薦下,常生源菌業由建廠之初只生產杏鮑菇單品,發展到向蟹味菇、白玉菇、秀珍菇、猴頭菇等多品種栽培轉型,目前引進的豬肚菌栽培,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現在,工廠化種植豬肚菌有15-16萬個菌棒,每個菌棒能出8兩菇,出廠價格為每公斤25元,估計到春節前后每公斤能突破50元。”常猛說,他們在工廠化種植的同時,還有30個大棚正在進行豬肚菌的地栽示范,大棚種植每畝地能擺放18000個菌棒,每個菌棒能出到6到8兩菇,市場前景是非常好的。
豬肚菌的成功種植,也讓常生源公司有了新的規劃。除了接下來利用智能化出菇車間工廠化反季節種植,還要通過“企業制種+技術指導”的合作模式,探索開創“菌菜輪作”新模式,向更多農戶推廣,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豬肚菌喜熱,技術要求、管理難度相對較低,20天左右就能收獲,關鍵是菌棒受污染壞掉不會影響其他菌棒,極大降低了風險,非常適合群眾參與。”常猛說,在鄒城很多草莓大棚在夏季會閑置,正好可以用來種豬肚菌,不僅讓夏季閑置大棚能得到充分利用,還能讓群眾多一條增收路徑。
以豬肚菌發展為代表,經過40多年發展,現在鄒城已推動20余種珍稀食用菌規模化栽培,培育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食用菌企業20多家,食用菌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科技研發、智慧生產、精深加工、科普教育、農文旅融合于一體的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集群,是鄒城市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目前,鄒城年產鮮菇38萬噸、產值35億元,其中工廠化金針菇產量占全國的14%,“鄒城蘑菇”獲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實踐基地,品牌價值達41.25億元,鄒城黑皮雞樅菌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國際蘑菇學會在鄒城設立了“技術轉化中心”。(郭常鵬 郭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