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后橋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里,農戶們正忙著采收。這里是京郊最大單一羊肚菌種植基地,當下基地羊肚菌正處于盛產期,5萬斤鮮羊肚菌陸續成熟,整個北京地區將有超15萬斤羊肚菌上市。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食用菌科科長、正高級農藝師魏金康告訴記者,每年北京自產有30多個品種,約10萬噸的食用菌可以供應北京市場,全年均有自產食用菌品種上市。
一個個羊肚菌成熟,農戶們熟練地采摘。后橋村羊肚菌基地共種植47個棚,約50畝地,是當前進入采收期的北京市規模最大的單一羊肚菌種植基地,“今年的羊肚菌長得不錯,前兩年可不這樣。”后橋村鑫麗緣合作社負責人晁懷國介紹,基地從2021年底就開始種植羊肚菌,當時想著羊肚菌價格高市場好,種了肯定能掙錢。沒想到,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到了出菇時節,看到的卻是星星點點的羊肚菌,有些區域小羊肚菌甚至剛剛露出地面就枯萎死亡,幾近絕產。晁懷國這才意識到光有想法和熱情不行,好的種植技術才是關鍵。
后來,在順義區、鎮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食用菌技術團隊開始了后橋村的羊肚菌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持,作為最早在北京地區引進種植羊肚菌成功的單位,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在品種篩選、種性活力、土壤處理、外援營養數量與質量、環境調控、催菇育菇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探索的基礎上,馴化出“北京羊肚菌”特色品種并篩選了G8等多個高產品種,在京郊建立了多個單產突破1000斤的羊肚菌高產示范田,形成了北方地區日光溫室羊肚菌栽培技術和北京地區日光溫室畝產超千斤高產技術體系。
規模化種植會產生規模化收益的同時,也隱含著技術風險的規模化積累,為確保規模化收益的實現就需要消除技術風險的積累。為此,技術團隊與后橋村基地精心合作,從土壤消毒與調配、棚室條件完善、品種確定、菌種質量、外援營養數量與質量管控等各環節集中梳理,形成種植方案并予以落地實施。
“優良品種、高產配套技術體系以及精心的組織實施缺一不可,而基地每一棟日光溫室羊肚菌良好的長勢也印證了這一點。”晁懷國說,從當前長勢預測,平均畝產超1000斤,總產超5萬斤、總產值過200萬元這一基本目標將很快實現,總產量預估將占2023年全市羊肚菌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食用菌科科長、正高級農藝師魏金康表示,近兩年,在北京市產業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羊肚菌乃至食用菌作為北京市菜籃子的組成部分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良好產業,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單產、總產和產值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每年北京自產有30多個品種,約10萬噸的食用菌可以供應北京市場,全年均有自產食用菌品種上市。“下一步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圍繞單產提升和特色化發展兩個目標,立足技術推廣服務公益職能,強化科技支撐,力爭促進產業更好發展,共同助力首都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