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位于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豫錦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機器轟鳴,拌料、裝載、滅菌等一系列工序緊鑼密鼓,有條不紊,菇農們開心地看著一袋袋封裝好的香菇菌棒流出生產線,如同看見了來年的大豐收。企業負責人張迪介紹道:“在縣里的指導下,我們公司不斷改進,現在配備滅菌柜10個,蒸發器12個,日產量達10萬袋,可以滿足周邊村組的種植需求。”
據了解,2022年西峽香菇及其制品預計出口貨值達16.11億美元,同比增長150%,香菇及其相關產業全面復蘇,逆勢突破。
鐘靈毓秀孕育天然好菇。地處伏牛山腹地的西峽縣氣候適宜,香菇發展已有40余年歷史,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香菇之鄉”。從過去手裝袋、搭木棚、燒柴火發展到現在,生態滅菌柜、自動化菌棒生產線、數字化香菇大棚、空氣能烘干等先進設備成為生產標配。“自動化、數字化、生態化技術的引進不僅讓香菇生產的標準化進一步提升,也讓農業生產更加契合生態經濟的發展要求。”西峽縣食用菌科研中心技術員白明峰介紹說。2022年,西峽縣建成制棒廠86家,香菇專業鄉鎮15個、專業村140個、標準化基地198處,標準化生產率達到98%以上,清潔化生產率達80%以上,雙龍鎮香菇交易市場、丁河鎮香菇交易市場、西坪鎮豫鄂陜香菇匯三大交易市場年成交額突破百億,技術規范、生態節能、氣候適宜、規模集中,讓西峽香菇“香飄四海”。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長期以來,西峽圍繞“基地+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致力打造產、銷、加工一體的鏈式產業發展布局,企業成為西峽香菇上檔升級、飄揚過海的中堅力量。數字顯示,西峽目前擁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474家,加工企業500多家,出口企業14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5家、市級14家。“2021年受國際國內環境影響,路不通、錢難結,再加上企業對相關政策、國際標準不熟悉,出口受到很大影響。”西峽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晉東亮說道。
面對困局,西峽縣內抓質量標準、產品轉型,外抓渠道市場、政策資金,進出口貿易環境不斷優化,為香菇出口逆勢上漲打下基礎。
春節剛過,西峽伏牛山百菌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便開始了忙碌,香菇罐頭、香菇脆片等風味菇產品生產線開足馬力,搶生產、搶訂單。“去年我們一改以往出口原菇的模式,以香菇腐竹、香菇罐頭、香菇脆皮等加工食品為主,既利于控制各類指標,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僅風味菇一項出口3億多元,創匯逾3千萬美元,同比增長135%。”百菌園董事長王慶來說。
針對原菇出口質量參差不齊、技術標準難以控制的現狀,西峽縣統籌市場監管、商務、稅務、海關等多個部門,建立聯合監管機制,監管前移,指導企業依法經營,引導企業開發風味菇、香菇提取物等香菇制品,開辟出口新路徑。
“天天跟企業打交道,才知道企業的難處在哪兒,所以要想監管好,先得服務好!”聯合監管大隊程峰坦言道。在強化原菇出口監管的基礎上,西峽通過組織觀摩、現場座談、集中授課等多種形式,引導出口企業轉型升級。2022年,西峽縣聯合監管大隊與食用產業菌協會緊密協作,以市場信息發布、產業技術培訓為切口,通過電視、微信等平臺發布國際國內市場信息4次100余條,結合各出口國檢驗檢疫要求,邀請省農科院技術骨干入廠指導3次,聯合制定多個產品內控標準,與企業手拉手、渡難關。在縣級層面,匯集全國60余位專家,建立4個科研團隊,強化食用菌制品攻堅研發,為企業產品開發提供良好的平臺。目前,西峽香菇出口除原菇外,還涌現出罐頭、休閑、發酵醬類、食品配料調味料、功能保健類等6大類200多個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上升。
“跳起來摘桃子”解難題。去年5月,受國際環境影響,西峽香菇出口的海陸運輸線路均受到巨大影響,西峽縣以縣商務局牽頭,與南陽國際陸港公司、河南漢萬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等貨代公司積極溝通,組織中歐班列通過散貨發貨,及時發出陸運貨柜50個價值1500余萬元,解了企業燃眉之急。隨著海上航運線路的逐步恢復,西峽香菇已順利出口至德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政策方面,西峽充分發揮出口退稅資金池作用,為10家西峽香菇出口企業辦理延期使用周轉金,減免80萬余元違約金;同時,以“政策+服務”雙輪驅動,持續探索“出口退稅快報、快審、快批、快退”機制,推動出口退稅精準高效落到企業,全年西峽企業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企業運行壓力大幅下降。
一增一降之下,西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食用菌生產大縣、全國最大的香菇生產加工出口基地。金兔迎春,向新而行。下一步,西峽將以“綠色、穩產、提質、增效”為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提高科研水平,完善產業鏈、價值鏈、生態鏈、服務鏈“四鏈同構”,持續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特色農產品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