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打溝、施有機肥、殺菌消毒、播放菌種……去年立冬之后,正是種植羊肚菌的好時節。在重慶市石柱縣臨溪鎮南峰村羊肚菌標準化示范種植基地,村民們忙碌著平整土地,播種羊肚菌菌種,整個基地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據介紹,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因菌蓋狀如羊肚而得名。其種植周期短、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備受市場“追捧”,因此素有“菌中之王”的美稱。
在2020年,南峰村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充分利用種植羊肚菌“短平快”的優勢,村集體組建了重慶農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體+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羊肚菌產業。
當年,南峰村投入22萬元,流轉了當地村民的7畝土地,搭建起了17個溫室大棚試種羊肚菌。村“兩委”干部對這些“寶貝”呵護有加,通過電話經常向外地種植戶請教種植技術,時刻關注著大棚里的溫度、濕度和羊肚菌的長勢。經過精心管護,羊肚菌長勢良好,共采收鮮羊肚菌2500余斤,銷售額達18萬余元。
在掌握到羊肚菌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后,2021年以來,南峰村將羊肚菌種植面積擴大到8畝,每年銷售收入在20萬元以上,實現了產業增效、村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增強。
“羊肚菌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在冬季低溫下栽種最適宜,大棚管理主要是控制好溫度和濕度,到2023年初春時節,羊肚菌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從地里冒出來,猶如一個個‘山珍’……”日前,筆者在南峰村采訪時,村黨支部書記馬澤軍滔滔不絕介紹起來,由于羊肚菌屬于高端食用菌,市場前景好、潛力大,且種植時間在當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處于秋季農作物采收完后的農閑期間,充分利用冬季發展羊肚菌產業,不但解決了冬季土地空閑問題,又能增加土地和村民務工收入,可謂一舉多得。
由于羊肚菌育種、種植、管理、采收等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為當地群眾創造了大量的季節性就業崗位。“羊肚菌這一產業發展起來后,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務工時每天有100元的工資,勞動強度也不大,羊肚菌賣了還有分紅的收入……”談到發展羊肚菌產業,南峰村脫貧戶譚秀英、周保凡等村民難掩內心的喜悅。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產業興旺是關鍵。”臨溪鎮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南峰村立足于資源優勢,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通過發展羊肚菌產業,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走出了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特色之路,為群眾持續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