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高原羊肚菌,可現場采摘、發貨!”面對攝像頭,一名主播熱情地向網友展示采摘的高原羊肚菌。他手中拿著的,正是由昌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引種選育的本土羊肚菌。
走進西藏昌都市軒鴻實業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吳俊英臉上洋溢著喜悅,她說:“今年訂單特別多,心里格外高興。我們基地畝產達1200斤,年均收入能有100萬元左右呢!”
昌都市平均海拔3500米,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卻有著獨特的農牧業優勢。3年前,羊肚菌因其獨特口感和豐富營養,在昌都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然而,本地羊肚菌資源有限,人工種植技術門檻高,長期供不應求。
“以前,羊肚菌栽培種都從區外購買,一畝地的菌種成本要3500元左右。”昌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助理農藝師魏秀娟說。為培育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菌種,2021年,一支平均年齡35歲的科研團隊在研究所內組建起來。
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艱苦努力,團隊終于篩選出“七妹”“d6”兩種耐寒抗病菌種。魏秀娟欣慰地說:“通過不懈努力,我們實現了羊肚菌栽培種的本地生產,現在一畝地菌種成本節約了一半。”
解決菌種問題后,科研團隊又投身種植技術研發。他們發現羊肚菌最佳生長溫度在8℃至15℃之間,經過無數次試驗,研發出了專用營養包和“智能控溫大棚+菌肥改良”技術,有效盤活了高原冬季閑置大棚,提高了大棚利用率。
昌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牛繼平介紹:“通過實驗和推廣,我們發現西藏在種植羊肚菌方面有天然優勢,種出的最大羊肚菌達35厘米!”
為幫助當地群眾和菌農掌握種植要領,牛繼平經常帶著同事到全市各個基地現場指導。如今,昌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示范基地已擴展至5個,擁有100余個溫室大棚。科研人員定期到各個示范試驗基地,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
隨著2025年反季節種植計劃的推進,昌都羊肚菌有望實現全年供應。“一年下來每戶收入能有兩萬多元,這對我們的生活幫助太大了!”卡若鎮瓦約村村民加永森根說。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單一種植到產業集群,羊肚菌宛如“高原精靈”,逐步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黑金”。目前,昌都市羊肚菌年產量達7.5萬斤鮮品,年收入700多萬元,帶動超3100人增收。為進一步提升羊肚菌品質和產量,增強其抗逆性,科研團隊計劃聯合更多科研院所建立菌種基因庫,培育更優良的新品種。
昌都新農人扎根高原,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關于“菌”的精彩故事,綻放著別樣的青春光彩。昌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賈強強滿懷信心地說:“作為基層科技工作者,我們要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讓科研的種子在雪域高原破土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