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地里栽白菜,怎么這邊又大又青,都快采收了,另一邊才長出幾片小葉子?”
冬日里,道真自治縣河口鎮的數塊田土里長勢差別巨大的白菜,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
原來,這是道真尹珍街道辦易地搬遷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的試驗田。“長得好的白菜使用了生物有機肥。”試驗田相關技術人員表示,用生物有機肥代替化肥,能夠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生長,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同時將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其他物質,轉化為能被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擁有無污染、無公害,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等諸多優點,還能減少糧菜生產中的環境污染。
聽聞生物有機肥的諸多優點,村民們圍著技術人員詢問起費用、施肥方式等,打算下一季蔬菜也使用生物有機肥。當得知這些生物有機肥的原料來自于種植食用菌后產生的廢棄菌包,大家驚訝不已,對這一“變身”充滿了好奇。
廢棄菌包如何“變廢為寶”,讓農田減少化肥使用產生高效益?帶著疑問,來到了道真尹珍街道辦易地搬遷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
走進生產車間,廠房內機器轟鳴,一個個廢棄的菌包脫掉塑料膜后正被機器粉碎,隨后進入亞零界高溫發酵裝置全自動生產線,經過發酵后進行第一次拌料,在后續的第二次拌料中加入生物菌,包裝后成為“旺富農生物有機肥”。
據悉,以往廢棄的菌包僅作為燃料被二次利用,產生的效益較低。事實上,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料,廢棄的菌包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其它營養成份,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去年3月,在珠海援建項目資金支持下,總投資4000萬元的尹珍街道辦易地搬遷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開始試生產,采取自動智能化、全產業鏈的生產模式,通過“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閉合式循環生產,年產量將達到10萬噸,年產值有望實現8000萬元以上。
變廢為寶,興菌成業,道真食用菌產業又探出了循環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