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棉板房里,一層層小蘑菇整齊排列……記者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王海村的菇棚看到,小蘑菇實現立體化種植,溫度、濕度都能精準控制。
近些年,兗州區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小孟鎮成立了食用菌種植產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盟,發展出完善的食用菌產業網絡。
“由于位置偏僻,過去村里只有幾畝薄地出租,村集體收入不高。現在靠著種蘑菇,集體收入已經達到了50萬元。”小孟鎮王海村黨支部書記楊純東說,村里從2020年開始種蘑菇,目前已經建成32處高標準菇棚,可實現全年不間斷出菇。
“菌種菌包的制作以及后續成品菇的市場銷售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盟統一解決,村民只需負責種植。”小孟鎮海子管區黨總支書記劉長青說,種蘑菇勞動強度不大,村里的留守老人、婦女都能做,蘑菇產業成了推動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增收的“致富傘”。
60歲的王海村村民李明芹正在棚里忙活。“這點活兒不累,就是摘蘑菇,打掃衛生,每天能賺80元。”李明芹說,自己去年開始在村里的菇棚上班,工作輕松還不耽誤接送孫女上下學。“等新棚建好了,我打算自己承包一個經營。”她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兗州成立了區級食用菌產業鏈黨建聯盟,吸納14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成員單位,與交通運輸行業黨委、快遞行業黨委和大型商超簽訂共建協議,提供政策指導、資金申請、業務幫扶、市場運營等服務。
小孟鎮黨委書記高傳龍說:“小孟鎮現在正打造平菇種植產業的示范片區,今年產量可達到220萬包,實現示范片區內村集體總收益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