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韶關市曲江區積極探索農業發展“園區模式”新實踐,著力破解農業“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等問題,打造鄉村振興強勁引擎。目前,曲江區食用菌產業園已成為全省首個且產業鏈完整度最高的食用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種植規模10.6萬畝,年產食用菌5萬噸以上,年產值達9億元,曲江區已成為全省食用菌種植規模及產量最大的縣區;曲江區預制菜產業園成為廣東省首批、韶關市首個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關聯產業綜合產值達50.32億元;曲江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絲苗米種植規模達12萬畝,綜合產值約11億元。
堅持產業立園
曲江區選準主導產業,立足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以食用菌、絲苗米、預制菜三大產業為主導的3個產業園先后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匯聚菌蔬、糧食、預制菜等產業龍頭企業12家,吸納家庭農場26家,帶動農戶1萬多戶,產業集群集聚效應持續增強。
同時,曲江著力推進全產業鏈發展,已形成“研發+菌種培育+種植+加工+倉儲+物流+市場”食用菌全產業鏈條、“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科技信息支撐”預制菜全產業鏈條,正加快建設“育種+種植+加工+倉儲+物流+市場”絲苗米全產業鏈條。
堅持科技興園
曲江區注重加強科技攻關,3個產業園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3家,創建省級博士工作站1家,每個產業園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5%以上。食用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產學研聯合攻關,與省農科院、省微生物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韓國MR(拇熙隆)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開展合作,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同時,曲江區加強成果轉化,推動優質高端食用菌菌種和馬壩油粘良種繁育選育、粵北特色預制菜產品開發等研發成果應用。目前,3個產業園獲授權專利50個,馴化改良真姬菇、白玉菇等食用菌20余種,開發預制菜產品4大類,完成科技成果轉化鑒定及各級獎勵20余項。
堅持品牌強園
曲江區全力擦亮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馬壩油粘米”金字招牌,并強化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著力構建以區域公共品牌為核心、企業品牌為支撐、產品品牌為基礎的農業品牌體系。目前,3個產業園共有“三品一標”認證產品46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省級及以上名牌產品18個、區域公共品牌3個。
堅持機制活園
曲江區三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行“園長+管委會+實施主體辦公室”管理機制,任區長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園長”,負責組織推動產業園建設;組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園區規劃、組織、協調、指導和建設等工作;在全省首創成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主體辦公室,指導牽頭實施主體帶領其他實施主體共同管理和參與產業園建設。
在聯農帶農惠農機制上,曲江實行“折股量化”模式、“股份合作”與就業創收模式、“訂單農業”模式等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產業園建設成果。目前,3個產業園共帶動農戶1萬多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530元/年,高出全區平均水平15%以上。
此外,曲江區還積極探索“三園多產”融合發展機制,以向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供應初級農產品為契機,統籌推進食用菌、絲苗米等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帶動轄區菌蔬、水稻、生豬、家禽等優勢農業產業及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