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種類繁多,為曲江區預制菜產業創造了無限可能。
“草菇工廠化種植過程對水分管理要求十分苛刻,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雜菌污染,甚至顆粒無收。”4月22日,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何煥清研究員等專家 ,來到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生物”)進行技術交流與指導。“現在我們產業園內的企業間不斷加強密切合作,都想著通過食用菌預制菜,一起打響‘韶州家宴’預制菜品牌的名聲。”星河生物副總經理史揚說。
近年來,韶關市緊抓政策機遇,立足本地食用菌種質資源優勢,建了以菌蔬類為主導,兼顧各類極具粵北特色的曲江區預制菜產業園,帶動韶關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快速發展。
名廚加盟
研發小酥菇產品受青睞
中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目前可進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60多種。原材料種類繁多,為食用菌預制菜創造了無限可能:火鍋搭子金針菇,煲湯好物羊肚菌,鮑魚“平替”杏鮑菇……
“不同食用菌口感風味不同,采用恰當的烹飪方式才能充分發掘出其內在價值。”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揚表示,大力發展食用菌預制菜,不僅能讓消費者了解更多的食用菌品種,還能豐富菌菇的食用方式,從而有效帶動一產快速發展。
為了研發出更多新穎、有特色的食用菌預制菜新產品,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募了十余名有豐富經驗的主廚組成研發團隊,進行面點、小菇酥、食材調理等系列產業的研發與創作。
“相較于其他單類產業的預制菜,食用菌的包容性更強,種類多樣也給了我們更多試驗和選擇的空間。”史揚說。
經過上百次的調整與改進,該公司研發的“香酥白玉菇”等小菇酥系列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大消費者青睞,訂單量絡繹不絕。
智能工廠
采摘到加工成菜僅2小時
星河生物建設的預制菜生產車間緊連著菌菇養殖基地,白玉菇、杏鮑菇等原材料采摘后立刻送往生產車間進行加工。
“菌菇從采摘到加工成預制菜全程可在2小時內完成,保證了原材料的新鮮與營養品質。”星河生物總經理助理蘇夢詩介紹,去年以來,公司已投入3000多萬用于食用菌預制菜的研發與推廣,成功打造了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菌菇預制菜生產線。
為了讓消費者吃得開心、吃得放心,星河生物在食用菌原材料栽培和預制菜加工生產過程中均未使用農藥、防腐劑等化學藥劑,制作好的預制菜產品也全程采用速凍冷鏈工藝進行儲藏和運輸,以確保產品的安全與健康。
在史揚看來,食用菌就像一艘大船,可以承載著許多韶關當地特色農產品,一同駛向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他表示,在探索出食用菌預制菜產業化發展模式后,將推廣給更多企業,共同研發出更多優質的預制菜新品系,“像葛根、馬蹄等韶關特色農產品也可以和食用菌進行搭配,探索出口感好、風味佳、符合消費者口為的新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