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豐縣沙田鎮金青村大膽探索、積極嘗試,努力發展多元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近日,在該村荊粵合作社的紅松茸試種基地里,近5畝人工培育的紅松茸迎來收獲期。
走進海拔600多米的金青村紅松茸種植基地,不少紅松茸帶著獨特的“香氣”破土而出,粗壯潔白的菌桿、褐色的菌蓋,三五個聚簇在一起,看上去十分可愛。此時,荊粵合作社負責人朱少華正準備采摘,他小心翼翼地握住菇腳,輕輕轉動再向上拔起,將采出的紅松茸放入籃中。
金青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紅松茸的生長。去年,朱少華萌生了返鄉創業試種紅松茸的想法,著手引進菌種、外出學習種植技術,在今年1月正式成立荊粵合作社。
金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建鋒告訴筆者:“村‘兩委’非常支持發展紅松茸產業,他們剛想回來發展時,村‘兩委’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流轉給他們進行統一經營,保鮮庫也是村委會支持他們建設好的。”
朱少華介紹,紅松茸非常適宜在秋、冬季農閑時間種植,而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種植紅松茸的關鍵。掛遮陽網,利用秸稈、玉米稈、木屑等制作出養料,發酵、鋪料、播種,經過精心培育和科學管理,試種地的出菇率和產量讓他很滿意。點下菌種以后一般40天左右可以開始采摘。氣候適宜的話。一天要采摘兩三次,每8小時左右可以長出一次,今年種了四五畝,現在產量可以達到4000-5000斤左右。
據了解,紅松茸學名大球蓋菇,又名褐松茸,營養豐富、口感好、肉質細嫩,有“素中之葷”的美稱,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紅松茸的市場價格較高,經濟效益可觀。朱少華告訴筆者:“紅松茸菌桿比較粗、比較肥潤,菌蓋沒有打開的時候就是最好的品相,要立即采摘,精品的話我們打包成禮品盒發給顧客,每斤可以賣到40-50元,大一點、肥一點的賣到酒店每斤20-30元,賣到批發市場也是差不多。”
試種的成功讓合作社發展紅松茸產業的信心和干勁更足了。朱少華也更加堅定了總結經驗、提升技術,帶動更多農戶一起種植,實現增收致富的決心。他表示,希望能發動更多村民種植紅松茸,技術上可以毫無保留教給他們。
接下來,金青村的村委會將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盡最大的努力為村民爭取農業上的政策、技術、資金、指導等支持,幫助合作社創建品牌,延伸產業鏈,拓寬銷路,將紅松茸打造成金青村的優勢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