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五谷豐登。入秋后,位于安順經開區宋旗鎮的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百萬余棒香菇迎來豐收,工人們忙碌著將香菇從菌棒上采摘下來搶“鮮”上市。
采摘、裝筐、運送……9月24日,在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200個香菇種植大棚內,工人們來回穿梭于菌壟間,采收工作井然有序。
現場,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部負責人江麗一邊帶頭采收香菇的同時,時而還指導身邊的工人如何規范采收。對于種植香菇這份事業,這位由生產工人走上管理崗位的“領頭雁”感慨頗多。
“自2016年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安順經開區宋旗鎮后,我與周邊的許多村民一樣,我們因‘養’菇而致富,也因‘養’菇而摘掉了祖輩傳下來的‘農民’帽子,我們現在都是產業工人。”江麗自豪地說,現在工人們干活都是按照計件發放工資,多的每月有6000元以上,少的也在4000元以上,干多得多、干少得少,一年四季都有穩定的活干,大家的積極性也很高。
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仕榮介紹,從8月中旬開始,隨著氣溫、濕度等適宜香菇生長,該公司種植的香菇全部進入豐產期,每天有50余名工人在基地進行采摘工作,每天采摘量達10000斤以上,產品主要銷往湖南、上海、廣州等地,單天可實現50000余元的銷售額。
面對日益紅火的香菇種植產業,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了更長遠的規劃。
“我們正在建設工廠化出菇房,為將來豐富‘菇’類農特產做好前期準備。”王仕榮說,除香菇外,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中的農特產品還有竹蓀、黑木耳、秀珍菇等,為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該公司建起了生產加工車間,以達到延長生產線、豐富產業鏈的目標。
據了解,目前,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自主深加工的“菇”類產品有香菇脆、聚福八寶、香菇面條、香菇醬油等。下一步,該公司將立足自身實際,利用香菇凍干、菌絲等產品,再次豐富產品種類,建成更加全面、標準、健康的“菇”類生產基地。
近年,安順經開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結合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特色農業產業有食用菌、蓮藕、花椒、金刺梨等,在高度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一個個特色農業產業也變身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最近這幾天,安順經開區種植的16000畝水稻、18700畝玉米和7500畝大豆逐漸進入采收期,秋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安順經開區農林牧水局副局長林中談及未來的工作時表示,今年以來,該區干群一心,經過防汛、抗旱工作后,迎來了一個豐收年。未來,該區將立足實際,持續加強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來年再豐收夯實基礎,確保人民群眾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