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木耳超微復合粉、雞樅菌菜、鹿茸菇菜……位于劍河縣岑松鎮屯州工業園區的貴州劍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式各樣的“菌家族”擺滿產品展示大廳展示柜。
這些“菌家族”的成員們均是以雞樅菌、木耳等食用菌為主要原料精深加工的產品,來自幾公里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每天外形美觀的菌菇被運往全國各地經銷市場,而外形普通的鮮菇被運到這里,通過加工變成新產品,消費市場廣闊。
“公司做市場調研時,了解到市場上已經有很多以菌菇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產品,而且消費市場巨大。同時,相較于傳統的鮮菇,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品嘗加工好的菌醬、代餐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菌家族’產品。”貴州劍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凱介紹,為此,以生產鮮品為主的食用菌企業改變以往只產鮮品的單一業態,積極搶占“深加工賽道”。去年12月建成新加工廠房,引進智能化、標準化、規模化流水線,今年3月底上線生產,讓原本外形普通菌菇身價翻倍。
貴州劍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技術總監李兆帆說:“每瓶菌菜里雞樅菌成本約1元錢,制作成菌菜后,價格翻3倍以上,加工成超微復合粉產生的經濟價值更大。”
看到“菌家族”潛力的不止公司,還有公司員工。該公司選菇工莫之蘭原來是食用菌原料生產基地工作人員,現在“跳槽”到菌菇加工廠工作,離不開產品創新的“誘惑”。
“這里有兩個好處:一是工作環境比較干凈,又是先進的流水生產線,工作不需要太多體力;二是這里發展有潛力,我現在每月掙3000多元工資,量產后還要漲工資。”莫之蘭說。
為尋求更快發展,“菌家族”企業積極探尋新零售模式,在保證傳統商超銷售渠道基礎上,不斷探索網上銷售,以及代加工模式,為產品拓寬銷路。
袁凱說,公司目前已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線產品,線下布及黔東南州,今年10月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始推廣,接著在全國推廣,預計年產值達3000萬元。如果明年滿產,年產值預計達2億元以上。
接下來,該公司將通過拓寬銷路,從多元銷售終端積累豐富的流量數據,從而對不同消費群體“畫像”,更精準瞄準消費者多元消費需求,加強與國內外食用菌加工研發機構和知名企業的合作,讓“菌家族”從菌醬增加到菌丸、菌面、菌醋、菌飲料等多種深加工產品,助推食用菌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菌家族”的發展是食用菌延伸產業鏈條的縮影。
近年來,劍河縣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暢通各部門、各層級的產業發展協調,以及優化營商環境、制定政策等方式,大力扶持食用菌加工企業發展,不斷生產出更多多元化產品,拓寬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市場。
除在食用菌深加工上下足功夫,劍河縣還將食用菌產業與地方特色旅游產業相融合,因地制宜培育農業觀光、食用菌體驗、溫泉養生、山水風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業態,推動特色農產品轉化為旅游商品,延伸食用菌價值鏈、產業鏈、效益鏈。
同時,劍河縣根據地理資源優勢,依托仰阿莎文化,發掘食用菌文化底蘊,以食用菌綠色、健康、多樣性為主題,建設精品菌文化產業園和采摘休閑養生基地,不斷以文興旅,以旅帶農,以農促旅,農旅文互惠,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激活農村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餐飲、旅游、休閑、體驗、工藝品,以不同的“產品”方式,將食用菌變為“吃玩帶”的主角。記者從劍河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按照2024年的食用菌產業規模,食用菌栽培產值12億元,加工實現產值1.2億元,栽培生產、加工相關的服務業以及餐飲、旅游、休閑、觀光等實現產值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