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托克遜鄉闊納協海爾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木耳菌棒排列有序,肉嘟嘟的黑木耳長勢喜人。
三年前,靠著縣里的產業幫扶政策,村民艾拉·卡迪爾開始種植黑木耳,不錯的收益讓他對種植黑木耳充滿了信心,每天一大早就來到種植基地管理自己種植的黑木耳。艾拉·卡迪爾說,現在他的種植技術越來越好,僅種植黑木耳每年都有5000多元的純收入,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闊納協海爾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占地面積50畝,今年種植黑木耳20萬棒。為提高黑木耳產量,基地采用自動化供水系統噴淋菌棒,不僅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還提高了黑木耳的品質。
為拓寬各族群眾的增收路,地區啟動實施了“萬畝億元”工程黑木耳種植項目,采取“林蔭帶種植”和“寬幅林種植”模式,分春秋兩季在各縣(市)種植黑木耳,讓群眾增收致富。
從地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隨著黑木耳種植技術的日漸成熟,增收效果越發明顯,農民種植黑木耳的積極性高漲。
眼下,正值黑木耳采摘上市期,在阿瓦提縣英艾日克鎮吐熱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一朵朵黑木耳長勢喜人,村民們忙著采摘、稱重及上市銷售。
村民布尼亞孜汗·阿布都熱西特說,去年黑木耳種植給她家帶來了6000多元的收入,今年她家第一茬就采摘黑木耳500公斤,預計收入不會低于去年。
同樣,沙雅縣央塔克協海爾鄉庫爾瑪買力村農民卡馬力·比拉力自種植黑木耳后,年年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為讓農民端穩黑木耳這個“金飯碗”,地區各地正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管理模式,統一菌棒生產、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統一品牌創建、統一保底收購等,做大做強黑木耳產業,讓其真正成為富民產業。
今年地區在補齊設施蔬菜發展短板中,繼續把黑木耳種植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選派專業技術員從技術培訓、生產管理、市場銷售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扶持,切實讓農民受益黑木耳種植帶來的實惠。
據悉,今年地區各地完成黑木耳種植943.9萬棒,已采收干黑木耳382.92噸,完全實現了自產自銷,讓小小黑木耳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