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值林下食用菌種植的黃金期。連日來,伴隨著一場春雨過后,位于德江縣煎茶鎮的200畝國儲林中,呈現出村民們揮汗勞作的忙碌景象。
在林間,當地村民們分工明確,劃線、挖溝、擺放菌棒、掩埋的勞作景象漸次呈現。
“現在政策好,我們不僅領到了老年補助,也有了活路做,一天有接近100塊錢的收入,在這里很開心,也不怎么累,出點汗水也值得。”當地村民朱福香說。
據了解,該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建成,不僅因紅托竹蓀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物質,更是得益于這兩年來煎茶鎮新場社區紅托竹蓀基地的成功。
“我們先后去石阡和新場農場學習過,紅托竹蓀是仿著野生環境生長的,經過市場考察,它的品質相對不錯,很受消費者喜歡。”煎茶鎮高竹村副主任羅仕賢說。
此外,合作社還通過與德江縣森德有限公司合作,特意采購了1.6萬株金絲楠木苗,種植在基地里,進一步提升了國儲林場的生物多樣性。
“以前雖然守著這片林子,但沒有多少經濟收入。現在太好了,不僅能在基地里務工領著一份工資,更是把林子管好了。”今年66歲的煎茶林場護林員文明貴看著種在林地里的一窩窩楠木苗,內心里一百個滿意。
種植紅托竹蓀,生態變好了,農民得了效益。今年,德江縣加大對國儲林的開發利用力度,以國儲林項目煎茶林場為林下經濟產業核心基地,采取“公司+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農戶從中享受林地流轉、林木收儲及勞務帶來的收益。
煎茶鎮副鎮長劉海鋼表示:“通過這種方式,是為了確保森林植被不被破壞,同時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延長林業產業鏈,提高林產品附加值,打造出全市高標準食用菌示范基地,讓資源優勢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在林間,當地村民們分工明確,劃線、挖溝、擺放菌棒、掩埋的勞作景象漸次呈現。
“現在政策好,我們不僅領到了老年補助,也有了活路做,一天有接近100塊錢的收入,在這里很開心,也不怎么累,出點汗水也值得。”當地村民朱福香說。
據了解,該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建成,不僅因紅托竹蓀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物質,更是得益于這兩年來煎茶鎮新場社區紅托竹蓀基地的成功。
“我們先后去石阡和新場農場學習過,紅托竹蓀是仿著野生環境生長的,經過市場考察,它的品質相對不錯,很受消費者喜歡。”煎茶鎮高竹村副主任羅仕賢說。
此外,合作社還通過與德江縣森德有限公司合作,特意采購了1.6萬株金絲楠木苗,種植在基地里,進一步提升了國儲林場的生物多樣性。
“以前雖然守著這片林子,但沒有多少經濟收入。現在太好了,不僅能在基地里務工領著一份工資,更是把林子管好了。”今年66歲的煎茶林場護林員文明貴看著種在林地里的一窩窩楠木苗,內心里一百個滿意。
種植紅托竹蓀,生態變好了,農民得了效益。今年,德江縣加大對國儲林的開發利用力度,以國儲林項目煎茶林場為林下經濟產業核心基地,采取“公司+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農戶從中享受林地流轉、林木收儲及勞務帶來的收益。
煎茶鎮副鎮長劉海鋼表示:“通過這種方式,是為了確保森林植被不被破壞,同時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延長林業產業鏈,提高林產品附加值,打造出全市高標準食用菌示范基地,讓資源優勢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